風評:這個紓困有多大道理?

2020-02-24 07:20

? 人氣

武漢肺炎讓全球緊張同時衝擊經濟,行政院提出為此紓困計劃。(AP)

武漢肺炎讓全球緊張同時衝擊經濟,行政院提出為此紓困計劃。(AP)

披星戴月、快馬加鞭,這個因武漢肺炎影響經濟而提出、價值600億元的紓困計劃,就這樣在幾乎毫無異議下將通過。但事實上較諸過去的紓困計劃,這次的紓困是更無正當性、更是師出無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行政院的《嚴重特別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簡稱武漢肺炎紓困條例),授權行政院編列600億元作為紓困與振興產業之用。而這次受疫情衝擊的重災區當然是觀光旅行業,因此紓困對象、振興的產業,就是以觀光業為核心。

武漢肺炎爆發的時間在春節前的武漢封城開始,雖然早在去年底時就有疫情發生,不過,任何傳染病、甚至瘟疫對經濟產生衝擊的程度,大概有9成是來自民眾、社會如何反應而定。這次因武漢肺炎的傳染性強、致死率高,民眾對疫情的反應相當強烈,幾乎是全面緊縮、取消各種消費經濟行為,春節後的復工也緩慢。台灣的反應算是走在中國後面,因此,疫情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應該算是春節之後開始。

這是第一個「道理不大」之處:衝擊或許堪稱強烈,但以過去SARS、H1N1、甚至金融海嘯等對經濟的衝擊來看,很可能是來得快也去得快,當年的SARS、H1N1有搞出數百億元的什麼紓困、補助措施嗎?如果一個企業連幾個月的不景氣都無能調整因應而撐不過去,政府要花大錢挺這種企業嗎?民間消費、內需產業固然在疫情期備受壓抑,但雨過天晴後也多會有「爆發潮」,這個紓困方案訂出1.5年,有道理嗎?

再以總體經濟面看,行政院主計總處對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是2.37%,比較近年的數字,這個成長率比前2年2.7%左右的水準稍低,但比105年的2.17%高。而因為武漢肺炎下修的成長率,根據官方的估計就是0.35-0.5個百分點。坦白說,如果蔡政府一直宣揚的「經濟表現近20年最佳」是真話,那受疫情衝擊也不過少0.35個百分點,套句阿扁的話:「有這麼嚴重嗎?」

回顧過去幾次讓人印象深刻且規模較大的政府紓困,一次是1998年的本土金融風暴,一次是千禧年的網路泡沫,再來是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以總體經濟表現數字來看,網路泡沫讓台灣經濟在2001年第3季掉入衰退4.06%,全年也出現-1.65%的衰退;金融海嘯則讓經濟在2009年首季就出現-7.88%的衰退,這是台灣歷史上出現單季最深幅度的衰退,而且連續3季處於衰退,全年經濟也是-1.81%的衰退。至於SARS則是來得快也去得快,雖然造成單季經濟衰退,但很快復甦、全年成長率猶維持正成長。

從總體經濟數據看,完全看不出紓困的必要。

至於本土金融風暴時,跌最深是1998年第4季的3.1%─現在的人看是覺得3趴成長率挺不錯的,不過在那個台灣經濟成長率仍有6趴以上的年代,3趴當然糟糕;而且更重要的是:本土金融風暴重要在金融體系滿手壞帳,逾放比達兩位數,同時不少政商關係好的大集團企業出事,這是當年紓困的背景,這次紓困也造成不少後遺症。

此外,該特別注意的是:幾次所謂的紓困,都與金融體系出問題有關係;但國內金融體系穩健,逾放比低到一個百分點都不到。在總體經濟成長率減損有限、金融體系穩健情況下,政府實在缺乏搞紓困補助的理由。

至於紓困計劃內容,也存在不少問題。從缺乏正當性的補助損失到各部會都來「咬一口」紓困餅、再到所謂的振興計劃占了一半預算、形同「計劃偷渡」的作法,更別提蘇貞昌仍活在選舉中要求紓困作到「雨露均霑」的思維(印證壞行為是好的政治手段嗎?)都讓人搖頭。而蔡政府近年就對觀光旅遊業祭出7次補肋,成效顯然不佳,這次再花600億元搞紓困補助,是不是又是「打水漂」去了?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