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嘉觀點:帶頭續用「武漢」肺炎,蔡政府犯了低級又嚴重的錯誤

2020-02-24 07:10

? 人氣

世衛組織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名為COVID-19,蔡政府却執意續稱「武漢肺炎」,圖為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盧逸峰攝)

世衛組織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名為COVID-19,蔡政府却執意續稱「武漢肺炎」,圖為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盧逸峰攝)

避免污名化(stigma)是現代進步的觀念,代表一個社會具有同理心、公正心,無差別心,也是文明人類的普世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月12日,廣受國人負評的世衛組織秘書長宣布,WHO希望命名為一項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群體名稱,以避免污名化,正式將「武漢肺炎」命名為COVID-19。如果我們不以人廢言,其實「避免污名化」是正確、文明的觀念。然而,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在當天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卻公開說:「為了跟大家溝通方便起見,我們中文還是用武漢肺炎」。疾管署的官網也大剌剌寫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一時之間,網友爽喊「霸氣」,許多媒體也繼續以「武漢肺炎」做報導、評論,甚至某些名嘴竟攻擊主張用「新冠肺炎」取代「武漢肺炎」的人。一個簡單、進步、文明的議題,瞬間又變成無腦的藍綠對抗。蔡英文政府,在大選壓倒性獲勝後,竟然繼續運用選戰的民粹力量,政府帶頭、媒體呼應、側翼助攻,無視去污名化的普世價值,令人遺憾。

儘管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是中國政府輕忽、隱瞞,才導致大流行,而且WHO秘書長對中國極力維護,又將我國個案置於中國名下,在在令多數國人不悅。但,政府官方公然要國人以「武漢肺炎」稱呼COVID-19,遇到質疑聲音,竟更說「那要叫中國肺炎不是更糟糕」。難道這就是現代台灣政府的國際水準嗎?

武漢肺炎正式名稱尚待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圖為WHO總幹事譚德塞(AP)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蔡政府却執意續稱有歧視意味的「武漢肺炎」(AP)

筆者身為精神科醫師,對於污名化議題,如精神病、精神病人長期遭受社會歧視,一直有很深的感觸。我們要污名化一個族群,很容易;但要去污名化,很難。例如,「精神分裂症」是英文Schizophrenia直接翻譯的病名,數十年來一直被人詬病。日本從1995年花了7年時間,才在2002年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統合失調症」,我國直到2014年才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更名已是如此困難,要消除其背後污名化的意義,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對於蔡政府,不顧WHO的中性命名,繼續採用「武漢肺炎」帶頭污名化,不論是無知、偏見、或歧視,均令人無法忍受。

或許有人說,歷史上許多有名的疾病也是以地區或國名命名,但那其實都是年代久遠前的事,而且各有其歷史背景。例如,德國麻疹,是1814年由德國醫師首次當作一個獨立的疾病提出,也因此命名。日本腦炎的病原體於1934年在日本被發現,1935年由日本學者最早分離,因此命名。再如「唐氏症候群」(Down syndrome)最早在1866年發表時被稱作「蒙古症」,但因涉及種族歧視,WHO於1965年,正式定名為「唐氏症候群」。人類文明,不就是應該這樣愈來愈進步嗎?

尤有甚者,由於此次新冠病毒是由中國往外傳播,又恰巧遇上民進黨「抗中保台」強力動員的選舉氛圍未退,導致本應屬專業的若干防疫措施,被政治化。蔡英文政府不知是無心、抑或是無能,不僅未能避免防疫專業變成統獨意識型態之爭,甚至似乎有意無意持續抗中。連最簡單的疾病名稱,都情緒壓過理性,政府帶頭建構污名化,不與國際接軌、不與文明同步,還失去一次教育國人的機會,這是一個低級又嚴重的錯誤。大家將心比心,難道我們願意將來有任何疾病是以台北或台灣命名嗎?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