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錢存銀行勝過買儲蓄險!」為什麼保費調漲,對你反而是好事?

2020-03-30 07:50

? 人氣

人壽保險就有壽險保障成份,如果死亡保障高,保單價值準備金如果要有儲蓄效果,死亡保障部分一定很低,意思是說,身故時所能給身故受益人的身故保險金頂多是比保費多一點利息,或是等於當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每一張壽險保單的保單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 利變型商品的宣告利率,將有平穩機制規範

要訂定「宣告利率平穩機制規範 」,反應出來的事實就是以往利率變動型壽險的宣告利率「太不平穩」,以至於金管會要出手管理。 也就是說,過去保險公司用DM上的宣告利率假設未來不變的前提下,呈現未來會有多少預期的「回饋金 」,吸引消費者投保後,浮動的宣告利率卻很快向下調整,以至於保戶能拿到的回饋金,根本低於原本的預期。

未來如果宣告利率被迫要維持一定程度平穩,保險公司在一開始訂定宣告利率時,就會趨於保守,「賣相」就會變差,預期也會影響人們以利率變動型壽險當作「儲蓄」的吸引力。

這些改變是壞消息嗎?對保險公司,是的!對消費者,未必!

因為引導保險增加保險功能、讓人們不要再用人壽保險當來做儲蓄,從理財規劃的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年金險不同,他本來就是生存保險,沒有壽險效果,百分百儲蓄效果,未來再談)

投資專家常說:費用很重要,因此,近年來,ETF開始被大家認識、推薦,其中一個原因(不是唯一)就是因為他的費用率很低。 那麼為什麼,你想要儲蓄,還願意支付高額的、又不透明、不知如何分析的費用呢?需要壽險,就買低保費高保障的人壽險,想要儲蓄或累積財富,就買沒有受險成份的儲蓄工具或投資工具。

讓保障歸保障、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隨個人真實的財務需求組合個人化的比重,才能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理財組合。真不知該如何調出適合自己的比例,要找專業客觀、又客戶導向的理財規劃顧問,正如生病找醫師開處方箋再拿藥,不是去直接買自以為可以治病的藥,結果重複或不足或吃到對自己不利的副作用都不知道,這才是正解!

作者為CFP(國際高級認證理財規劃顧問),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敏莉理財心學堂粉絲團》,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