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一觀點:沒了英國的歐盟何去何從?

2017-03-17 06:24

? 人氣

7. 2007年以後的EU,一方面湧進一群來自東歐的窮親戚;二方面整合的內涵也複雜許多,貪多嚼不爛;三方面美歐各國在金融法規大幅度地自由化後,跨國、不良的大銀行、金融巨鱷和財閥因過度貪婪而興風作浪,致相繼發生大型的金融風暴,搞得歐美兩地的經濟氣如游絲、大家自顧不暇。此時他們對窮國的援助當然大方不起來,對中國或第三世界打進自家市場的產品忍受度也變差,於是全球經濟和貿易陷入相互指責的局面,中國的影響力趁機在第三世界興起;在此期間,歐盟或WTO的整合自然也都停滯不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 接著我們簡單地來回顧一下英國和歐盟的關係:戰後歐陸6國所進行的煤鋼整合,隔海的英國自然都看在眼裡;而當時英國經濟發展遠在歐陸6國之上,若加入整合得犧牲一點國家主權,而且對本國的煤鋼產業又無立即的利益,所以主觀上並無參與意願。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西歐6國於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後,因而產生的經濟綜效日益顯著,就開始排擠到英國在歐陸和其他地區的貿易利益;此際為著本身未來經貿利益著想,英國的心中盤算著要加入EEC。

歐洲經濟區成員地圖。(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歐洲經濟區成員地圖。(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9. 英國曾於1963年和1967年2度申請加入EEC,但均遭當時法國的總統戴高樂否決,而未能如願。依戴高樂之見,富強的英國加入EEC後,勢必排擠法國的勢力;而且英國與美國關係實在太麻吉,戴高樂也擔心英國加入後,美國的魔手會經由英國鑽進原本以法國為中心的勢力範圍。但在1969年法國龐必度總統上台後,情勢有了轉變;這時候的法國認為若讓英國加入經濟共同體後,可以聯英制德,有益牽制日漸壯大的德國,應是步好棋;同時英國加入後也可以分擔EEC的預算,除可以減輕法國的財政負擔外,又可以擴大法國產品的市場。於是就趁著龐必度這種考量,英國便於1973年帶著愛爾蘭和丹麥一起加入EEC,開始走上嗣後歐陸一系列整合的旅程。

知新

1. 凡弱小就需團結以求生,這是生存的基本之道;然而道理雖然淺顯易懂,卻不易實行。主要是因結盟後,大我小我交錯、公私利害交雜;若領頭者有私心或加盟者爾虞我詐,當爭打小算盤的情形泛濫後,一旦有人發難、不願吃虧或不甘做小,自然面臨破局。我想這是人性自私貪婪、自我中心的本質,因而無論是在觀察天下的分分合合,或了解歐盟何去何從的大道理前,宜將人類的通性緊記在心,才能對其中的奧妙心領神會。

2. 此外,曾經是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在人類歷史上的風光,我想每個人都能數上幾件,諸如:工業革命、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凱因斯的經濟理論、幾百年來深厚的民主議會政治、貼近人性和情境的不成文法傳統、全球金融中心、一流大學、莎士比亞、福爾摩斯、哈利波特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例;而且英國本土幾百年來,都沒有被戰亂波及。長久生活在這種光環和文明下,讓英國人不臭屁都很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