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巴格達,兵臨城下

2014-06-22 11:04

? 人氣

當然,有人認為美國從中東撤出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機會,但是中東地區不僅有石油,還有極端主義,當下世界,除了美國之外,還沒有哪個國家做好充當中東「警察」的角色。另外,石油只是美國介入大中東地區的一個動因,作為伊拉克馬利基新政府的「後台」,美國無法逍遙其外。奧巴馬雖然一直想從中東的泥潭中解脫出來,但是這塊沼澤地一旦陷進去就很難跋涉出來。阿富汗撤軍計畫不得不延後,而美軍在伊拉克的「裸退」製造了權力的真空,不幸的是馬利基以及伊拉克安全部隊沒有把這個真空填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SIS在伊拉克境內勢如破竹,美國已經準備撤出使館工作人員,而歐美大型石油公司也準備撤出。以眼下的態勢,若沒有外部力量的介入,馬利基政府恐怖難擋ISIS的攻勢,近日伊拉克最大的煉油廠已經被佔領,當然,伊拉克的油田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外國石油公司的安全暫時還沒有受到威脅,但是伊拉克3萬安全部隊難擋800名叛軍的慘敗記錄已經讓外界對伊拉克政府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馬利基政府已經向美國提出援助請求,美國政府和軍方的表態不一,國務卿克里表示不排除與伊朗合作應對伊拉克危局,而五角大樓則不會與伊朗進行軍事協調。把鏡頭拉長一些,2003年美國在牛仔總統小布什的指揮下快刀斬亂麻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事實上已經改變了中東的格局,小布什在無意之間幫助美國的敵人(伊朗)幹掉了敵人(薩達姆)。

上個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鏖戰八年,薩達姆被認為是抵抗什葉派的英雄,當時的海灣國家都向薩達姆提供資金,後來因為薩達姆吞併科威特,與海灣國家鬧翻了。一直到被推翻,伊拉克一直處於美國的制裁之下,可以說,美國與兩伊都是對頭,但伊拉克依然處於遜尼派的統治之下,伊朗難以在伊拉克有所施展。直到2003年,薩達姆政權倒台,再後來就是絞死薩達姆,遜尼派在伊拉克失勢,什葉派依靠人數優勢通過選票變成了伊拉克的統治者。伊拉克的「變天」對伊朗來說,無疑是一項戰略資產,馬利基曾經在伊朗避難,是伊朗的朋友。

ISIS的出現使美國與兩伊關係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2011年美軍還是想留下一些部隊,但是馬利基政府並不願意,與此同時,敘利亞出現問題了,而美國、沙特等海灣國家是反對阿薩德政府的,而伊拉克的態度則曖昧不清,事實上是站在了伊朗一邊支持阿薩德,從大馬士革經巴格達到德黑蘭形成了什葉派的新月地帶。

美國與兩伊關係都不太友好,當ISIS掀起征服風暴之後,馬利基向美國求援,伊朗早已派軍事顧問團進入伊拉克,三方一下子有了共同的敵人,美伊之間不但實現了雙邊接觸,還在日內瓦的伊核談判會場之外就伊拉克問題進行了「短暫交談」。若ISIS兵臨巴格達,甚至佔領南部油田地區,不排除美國與伊朗協同應對局勢,當然,也可能會出現一個多國聯合陣線,畢竟ISIS是被認定為恐怖主義組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