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施俊吉文的「一連串有趣的金融問題」

2014-06-18 09:27

? 人氣

至於國銀吸收的人民幣只能貸款給崑山地區台商,似乎非常苛刻,但實際上,中國在談清算機制時都有嚴格限制,因為中國仍是一個資本與外匯管制的國家。香港吸收了9000多億的人民幣,如果要放款也只能放給深圳前海特區,同樣有限制區域。只是我方的貸款方式較間接,香港的放款方式較直接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甚至在對吸收人民幣後的出處,台灣的條件還談得比香港好─香港不能轉存中銀拿3%利率,要嘛作其它用途、要嘛放回人行;台灣能爭取到轉存中銀,有3%利率可拿,明顯就比香港好。不過,施文似乎認為轉存中銀是讓其獲取暴利而已。事實上,在人民幣存款「供應鏈」中,存款民眾、國銀都算是有賺頭。

而文末提到中資企業向中銀台北分行借出台幣,就能在台灣大買特買企業一事,也算是脫離實務的說法。台灣對中資購買企業仍有許多限制,不少仍要主管單位核准;如果施的說法成立,政府完全未管制,中資可恣意買下台灣企業,那根本不必談中銀台北分行。

中國外匯存底超過4兆美元,其成立的主權基金也以兆美元計;台灣集中加店頭市場市值才28兆台幣多,那中國豈不是輕易的買下全台灣所有上市公司?別忘了,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論政府或台灣社會、企業界,都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吧!

更重要且更嚴重的觀念錯誤是:中資買不買台灣企業,完全牽扯不到人民幣、台幣的問題。

我們對中資的認定,是根據其身份、資金來源,與他手上是捧著台幣還是人民幣來投資,是毫無關係;中資企業不會因為手上拿著台幣要投資,就被認定為「台資企業」,因為,所有資金都能兌換。沒有人是用手上拿的是人民幣還是台幣去認定中資、台資。因此,施文談人民幣存款可推衍到因此中資企業,可藉此融通台資來併購台灣企業,邏輯上是不是有點「怪怪的」?

施文說此一人民幣存款與清算機制,「產生一連串有趣的金融問題」,文中所提的「一連串有趣的金融問題」未發生。倒是這篇文章,的確「產生一連串有趣的金融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