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若問道術多變化,請向興亡事裡尋 —— 胡適與朱光潛

2014-06-15 05:20

? 人氣

與胡適一樣,朱光潛似乎在群情激奮的時刻保持清明的理性與睿智的判斷。不過,在1949前後的去留問題上,兩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37年的舊曆新年,朱光潛去胡適家拜年,當時胡適剛看了曹禺的《雷雨》與《日出》,兩人就這兩本戲劇展開了討論。隨著七七事變的爆發,胡適前往美國尋求美援,後來擔任駐美大使,而朱光潛則先後擔任四川大學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抗戰期間,他被介紹加入了國民黨。抗戰勝利之後,朱光潛拒絕擔任安徽大學校長,他繼胡適之後,成了北大文學院院長,而此時的胡適,則是北大的校長。國共內戰時期,兩人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都不謀而合。此時的胡適,創辦了獨立時論社,朱光潛是獨立時論社的社員。

這一時期,朱光潛在《中央日報》發表《世界的出路——也就是中國的出路》。文中說道:「說得具體一點,美國在治政方面代表民主自由,在經濟方面卻代表資本主義;蘇聯在經濟方面代表共產主義,在政治方面卻代表集權專制。……民主自由在美國和資本主義聯在一起,共產主義在蘇聯與集權專制聯在一起,都是極不幸的錯亂的結合,目前世界分裂和衝突,禍根也正在此。世界的唯一出路就在糾正這種錯亂的結合,使民主自由與共產主義能攜手並進。」

朱光潛的這一認知,與1920年代時期的胡適思想是相通的。但問題是:當朱光潛所夢想的民主自由與共產主義不能得兼時,是寧願選擇美國呢、還是選擇蘇聯呢?在這一問題上,朱光潛似乎沒有給出答案,而胡適則「兩者相權取其輕」,選擇了美國。

1948年年底,隨著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國民政府開始搶救平津知識分子。在國民政府的搶救名單上,胡適名列首位,而加入國民黨的朱光潛則名列第三。在兒子胡思杜堅決不走的情形下,胡適依然堅決地選擇了離開,朱光潛則選擇了留在大陸。

朱光潛之所以做出留下的選擇,可能與他女兒的身體有關。在接受陳遠採訪時,朱光潛的女兒朱世樂回憶,朱光潛之所以不走,主要是因為她患了骨結核,不能動,只能靜養。也恰恰是在這一期間,蔣介石派飛機來接一些教授離開北平。權衡了利弊得失之後,為了自己的女兒,朱光潛選擇了留下。

選擇留在大陸的朱光潛,因為跟胡適的關係以及國民黨員的身份問題,在建國初期不得不與胡適劃清界限。這一時期的朱光潛,多次寫文章批判胡適。1951年12月1日,朱光潛在《新觀察》第三卷第九期發表《澄清對於胡適的看法》。遠在海外的胡適很快看到了這篇文章,他將文章粘貼在了自己的日記中,並題注曰:「此文是一個會做文章的人寫的。」文中,朱光潛寫道:「陳援庵給他的信他在報紙上看到之後,硬不相信那是陳援庵寫的,理由是陳援庵一向不寫白話文。他的兒子胡思杜寫了一篇檢討他的文章,他在美國看到了,也硬說這不能是出於他兒子的本意,說在共產黨之下沒有『緘默的自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