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宜芳專欄:日本怎麼了?疫情下的賞櫻

2020-02-22 05:50

? 人氣

細膩感性是日本,他們會在應援中國的物資上,整整齊齊地貼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沒彈性不靈活也是日本,安倍政府才會說,日本政府只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指令,只需針對湖北居民禁止入境即可,上船檢查的醫生也只戴口罩沒穿防護衣,一切按照規定而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人街景,人潮背影
服從權威原本就是日本社會根深柢固的傳統。(資料照)

在出版界工作以來,因購買版權之故常去日本,和日本同業溝通,確實在許多方面感受到巨大文化差異。

例如,日本版權書在印刷之前,台灣版必須「送審」,從書名、封面、版權頁,偶而包括譯文,經過出版方甚至原作者認可才能放行,歐美書則絕大部分不必送審。該說是日本人不信任合作夥夥伴嗎?我覺得未必,本質上就是日本人特別注意細節的嚴謹完美。

再如,引進歐美英文版權書時,繁體中文版通常可以直接引用原版書的名人推薦語,但如果是日文版權書,台版書若想採用,必須透過日本出版社一一取得推薦方的同意書,日本在保護個體權益方面非常小心。
不可否認,和日本人合作,台灣人常會覺得對方動作太慢、效率低落;相較之下,台灣人和歐美人的工作模式比較相像,靈活通達許多。

行銷方面,台灣近年來網紅自媒體成為最有效能的「主流」管道;但在日本,主流媒體報導仍然占很大的影響力。曾和日版出版人討論,他們仍然會撥行銷預算在紙本報紙的分類廣告上,因為很多讀者習慣從報紙尋找相信的資訊,顯然主流媒體的可信度和影響力仍然很巨大;相較下,台灣讀者接受資訊的管道更分眾化、更多元化。

台灣和日本,很近也很遠

常常覺得,台灣和日本,很近,也很遠。地理環境很近、人民情感很近;但文化習慣之間的距離,其實比想像中遠,而距離有時帶來美感,有時帶來誤會,或者是誤會帶來美感。無論如何,祈願疫情早日退散,明年賞櫻之時,人人不再煩憂,有心有情,專注美景。

*作者曾任天下文化執行副總編輯、時報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宜芳 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