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波蘭也曾六四 一位將軍的抉擇

2014-06-08 07:21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2年5月3日,團結工聯在華沙發動大規模示威。(美聯社)

接下來的7年,團結工聯轉入地下,繼續蓬勃發展,動搖共產黨與軍方的統治。鐵腕將軍賈魯塞斯基也開始鬆手,釋放數千名政治犯,解除多項高壓管制措施,嚴懲意圖不軌的祕密警察。

更重要的是,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在1985年上台,開始推動改革(Perestroika)和開放(Glasnost),與賈魯塞斯基相見恨晚。當時華沙公約領導人的集會上,經常可以看到兩人交頭接耳,其他共產國家領導人冷眼旁觀。

然後就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波共遭到人民以選票唾棄,賈魯塞斯基順勢而為,雖然被國會推舉為波蘭第一任總統,但是1年半之後就辭職,將政權交給波蘭歷史上第一位民選的國家領導人:華勒沙。

1989年8月,華沙的民眾在一家麵包店外大排長龍。(美聯社)

從極權到民主,波蘭的轉型之路雖然還是灑下鮮血,但畢竟沒有弄到血流成河,也不曾掀起漫天烽火,而且後來成為其他華沙公約成員國的「範本」。從這一點來看,賈魯塞斯基應該有其正面貢獻。

從67歲退休到90歲過世,晚年的賈魯塞斯基仍然孜孜矻矻,但爭的不是東山再起,而是自己的歷史定位與地位,結果一樣是眾說紛紜,好惡分明,賈魯塞斯基始終要面對一群他無法說服的國人。

每一年的12月13日晚上,賈魯塞斯基在華沙的寓所附近都會聚集數百人,大部分人譴責他當年下令戒嚴,但也有不少人為他喝采。

棺已蓋而論未定。賈魯塞斯基在5月25日過世前,遺言交代葬禮採天主教儀式,並希望自己能葬在波沃斯基軍人公墓(Powązki Military Cemetery),結果又在波蘭社會引發一場論戰。

賈魯塞斯基葬禮上的抗議群眾,高舉當年共產政權迫害死難者的照片。(美聯社)

5月30日葬禮彌撒那天,波蘭現任總統科莫羅夫斯基(Bronisław Komorowski)以及2位前總統華勒沙與克瓦希涅夫斯基(Aleksander Kwaśniewski)出席。華勒沙與科莫羅夫斯基都曾被賈魯塞斯基逮捕下獄,對於老將軍的歷史定位,他們只能說:「留給上帝決定。」

華勒沙應該是最有資格談賈魯塞斯基的人,但他始終不願拿出春秋之筆。不過1年多前他接受訪問時透露,他後來之所以和賈魯塞斯基和解,其實是受到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感召。

「我晉見過教宗許多次,他總是會問起將軍,讓我心裡很不高興。教宗不會問起那些對抗共產主義的人,但是每一次都會問起將軍。後來我心想,這一定有其道理,我要努力參透。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是不是有某種一般人不會明白的奧祕?」

1983年6月17日,賈魯塞斯基會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