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專欄:經貿國是會議請幫台灣找出路

2014-06-05 05:20

? 人氣

區域經濟整合勢所難免,國是經貿會議必須為台灣經濟找到出路。(取自暨南大學EMBA電子報)

區域經濟整合勢所難免,國是經貿會議必須為台灣經濟找到出路。(取自暨南大學EMBA電子報)

為促進台灣經濟成長,政府積極推出諸多經濟政策,盼能拉抬經濟發展動能,無奈多項政策均因各式民間團體及黨派劇烈反對,而無法推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WTO多邊談判進度緩慢,近年來區域間成立自由貿易區蔚為潮流。這些雙邊或多邊的貿易協定最大的特色,在於特定國家相互給予貿易免稅或極低關稅之優惠。自由貿易協定(FTA),是指自由貿易區係區域內會員國間透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免除彼此間貿易之關稅及非關稅措施,而對區域外的國家,仍維持其個別的關稅或其他非關稅措施。


2008年以前,台灣僅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與薩爾瓦多等小國簽訂FTA,四個國家佔台灣對外貿易比例只有0.18%之譜,效益相當有限。為扭轉此一頹勢,政府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已經與新加坡與紐西蘭完成簽署經濟夥伴協定,並與大陸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正與多個國家正在進行FTA的談判。現因服貿國會審查受阻,進而阻撓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度,多數FTA談判被迫中斷。更遑論我國積極尋求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反觀,我國最大的競爭國韓國,雖然起步較晚,2003年才開始推動FTA,但過去10年已簽定並生效執行的FTA共達包括智利、新加坡、東協、歐盟、秘魯、印度與美國等9個,涵蓋48個國家,對外FTA貿易量覆蓋率達36.8%,遠高於我國的9.7%。


韓國FTA快速推進已經對我國諸多產業產生重大的衝擊。以彰化社頭襪子產業為例,其興盛時期達600多家廠商,年產量2億多雙襪子,足以繞地球2周半。2012年3月15日美韓FTA生效後,韓國的襪子輸美關稅降至零,台灣生產的襪子卻需承擔高達10%至19%關稅,使得訂單快速流失,最近一年來,美國客戶少了七成之譜,當地工廠從原本600多家一下子少了200多家。


在全球化時代,如果反對者仍保有鎖國思想,視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為洪水猛獸,一律反對到底,對於台灣產業不利。政府宣傳和溝通都不夠,要檢討,但有些反對的論點屬於造謠,也不可取。


例如:有人宣稱服貿將會開放大陸勞工與大陸投資移民,搶國人的飯碗,與事實剛好相反。服貿開放的是投資,不是勞工和移民,如果真正有來投資,會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反對者又說,自由貿易示範區將開放大陸管制商品進口,這也是造謠。現行大陸進口產品僅能在示範區內加工後外銷,無法進入國內市場;如果要內銷,要另外申請。如屬管制品,根本不准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如果不是管制品,進入國內市場一定要課關稅,和示範區外進口無異。


媒體上有一篇文章,寫得很好:統一超商7-11若自我設限,「逢陳必反」,也就是不服務姓「陳」的人,該超商業績應該會大落。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和市場成長,在經濟上自然成為周邊地區的最大貿易對象,如南韓和台灣都是。如果我們自我設限,用非經濟力量阻擋此趨勢,最後受傷的將是自己。


但目前的政治過程,就是會造成這樣的結果。著名的美籍印度經濟學者巴丹(Pranab Bardhan)曾寫過「甦醒的巨人,泥塑的雙腳」一書,其中對於印度式民主有一些觀察:


一、民粹主義競賽:為勝選訴諸短期、煽動性的宣傳,長期政策(如調整過路費、電費、灌溉用水費率等)推行困難,也讓投資者對民粹主義盛行地區卻步。


二、侍從主義:民間支持者與官方利益分配間隱含報償關係,特別是某些個人或特定社團,得以從公共財中獲取全國性的利益。政治上的侍從主義則將提供短期利益(如臨時工、補貼、貸款減免等)優先於公共服務、長期政策等基礎建設。


三、立法程序僅為次要,審議過程蕩然無存:議會淪為兜售口號、互相叫囂的競技場,以及堂皇上演荒謬劇的戲院。重要法案往往未深入討論就通過,有時甚至不到一小時。


四、群眾動員:包含執政黨在內的所有政黨專注於組織示威與反示威,炫耀支持者癱瘓城市日常生活的能力,作為政黨實力的展示。


五、決策經常陷入僵局,付出巨大的政治及經濟成本。


六、為反對而反對:反對黨派於執政時所支持的施政方向,於在野時反對。


七、選舉頻繁:隨時都有地方在競選,短期算計成為優勢競選策略,朝令夕改的各種民粹訴求取代了追求改善的永續性政策。


八、公共服務品質變差:人才紛紛轉往私人機構;國家對公共服務的投入越來越少,逐漸被其他支出所侵蝕。


九、種族、宗教、地區間的衝突:政府無力凝聚共識、克服民粹對長期投資的阻礙;行政組織與決策過度泛政治化、司法僵化、警察貪汙、派系政治使平民苦於法治不彰。


以上種種因素均阻滯經濟成長,也讓印度龐大的貧窮人口難以減少。


這九種亂象都適用於台灣,唯一要改的就是把第九項改為「國家認同」的分歧。不幸的是,前八項已經足以讓經濟停滯了,第九項如果又把「種族、宗教、地區間的衝突」換成「國家認同」,則整個社會勢必更分崩離析。美國內戰共死了75萬人,超過美國人在兩次大戰的死亡人數。台灣沒有武裝內戰,但非武裝內戰每天在打,從街上打到立法院,再打到行政院,再打回立法院。


在這樣的狀況下,對外經濟政策會出現問題,企業投資的環境也會出現問題。經貿國是會議即將在北中南各區開幕,與會者可否共同努力,找出解決台灣政治紛爭的「出路」?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