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家暴地圖首度曝光!家暴熱區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7-03-06 08:30

? 人氣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5年全國家暴受害者的實際人數約為9萬6千人,日均263位受暴者。(顏麟宇攝)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5年全國家暴受害者的實際人數約為9萬6千人,日均263位受暴者。(顏麟宇攝)

即便台灣家暴防治走了20年,杜絕家暴依舊難上加難!北市社會局根據2015年家暴立案數,首創「家暴風險地圖」,雖然為了避免標籤化特定里別,社會局選擇不對外完整公開,不過,初步得知,士林、北投、南港、內湖的部分里是北市的家暴高風險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05年全台家暴通報案量為6萬2千件,10年後的2015年,1年的通報數高達11萬7千件,10年增加5萬件,顯見社會防止家暴的意識逐漸覺醒,不論是家暴專線113與相關責任通報人如醫生、警察、學校老師等,更有更多的通報量。

20170305-SMG0034-S02-風數據/家暴專題。SOS救救我。全圖切割-4。
 

 

20170305-SMG0034-S02b-風數據/家暴專題。「家醜」要外揚。切割圖5。
 

平均每天263位家暴受害者 更多黑數未曝光

若從全國家暴受害者的實際人數來看,2008年的受暴者約為7萬6千人,2013年達到高峰的11萬5千多人,2015年則為9萬6千人,日均263位受暴者。

20170305-SMG0034-S02-風數據/家暴專題。身痛心更痛。全圖切割-2。
 

另一項數據更驚人,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衛福部於2014年委託師大社工所教授潘淑滿所做報告指出,台灣18歲以上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終生盛行率」為26%,即台灣的婦女,平均每4人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關係人的暴力相向,其中又以精神暴力為主,其次為肢體暴力與經濟暴力。

1成婦女曾遭受家暴 但求援者僅佔少數

此外,紀惠容也引用同份報告指出,2014年台灣「年受暴盛行率」為10.3%,亦即每100位18-65歲婦女中,有10.3人在這1年中曾有遭受家暴的經驗,以同年國內女性總人口換算,當年約有120萬的台灣婦女遭受精神或肢體暴力,但經官方登記在案的受害人卻僅10萬左右。紀惠容說,合理粗估,台灣有高達百萬的受害婦女仍困在家暴陰影下隱忍受怕,沒有浮出檯面,甚至忽視自己「已受暴」的事實。

國內家暴受暴的人口這麼多,除了暴力發生後的救援,公部門還能做什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2016年引入「大數據」工具,分析全市456個里的家暴數量,得出「家暴風險地圖」,堪稱家暴防治的創舉,希望能讓事前預防發揮更大功效。

20170305-SMG0034-S02-風數據/家暴專題。台北家暴地圖。全圖切割-1。
 

不只老舊社區 新興住宅的家暴案也不少

北市這次的分析係以「里」為單位,過去家防中心認為老舊社區如萬華、大同區的家暴案較多,但透過資料科學研究後卻發現,在新興住宅區的案例也不少,數據顯示,士林、北投、南港、內湖當中的部分「里」才是真正的「家暴重災區」!

「原本我們以為萬華等老舊社區,社經地位較低、新移民人口數較多的家庭家暴較多,結果反而士林、北投區部分里出現較多家暴,」陳淑娟說,「我也想問『為什麼』?」言談中透露,即便家防中心成立10年,擁有海量的第一線服務經驗,但認知仍舊與客觀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有落差,就連她也為此感到驚訝。不過,社會局長許立民也在內部討論時提到,這樣的數據或許僅能代表該區通報踴躍,而傳統社區較乏人通報,未必代表該區暴力案特別多,因此,仍需召集專家學者共商。

20170216-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甘岱民攝)
根據大數據分析出來的家暴熱區,和一般人的想像有些差距,連經驗豐富的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也表示訝異。(甘岱民攝)

客觀數據沒法告訴家防中心「為什麼」,因此,家防中心必須透過訪談家暴熱區內的里長、校園內的老師等第一線與社區民眾接觸的人,來獲得該區家暴頻發的根本原因。士林、北投、南港、內湖區的其中幾個里,家暴數量明顯高出其他行政區,陳淑娟根據詢問當地管區所長與里長等人,得知在地家庭樣貌。

士林部分區域兒童家暴案多 原來是因為…

陳淑娟說,士林區是新興住宅區,也是台北市的邊陲,外來人口多。其中,士林區著名的夜市周邊是住宅區,不少家庭的父母在市場做生意,作息日夜顛倒,下午4、5點要出去做生意的時候,孩子才剛放學,一旦老師聯絡簿寫上孩子的功課沒完成,為了達到立即的管教成效,許多父母會用最簡單的打罵方式,打完後就出門討生活,因此,部分家庭出現孩子沒人盯,也未必會寫功課的惡性循環,加上若父母的身心與情緒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家暴案就像不定時炸彈,所以士林區甚至出現幾個夫妻互砍的個案。

此外,位在士林區的社子也是兒童家暴案件的高發區。經陳淑娟了解,社子當地多數父母到外地工作,留在家中的成員多是老人與小孩,隔代教養容易產生問題;部分年輕人則因社子地區房租較便宜而選擇在此落腳,白天外出工作,經濟狀況欠佳,精神壓力偏大,導致用藥或喝酒頻發,也容易引爆經濟糾紛,孩子可能因此成為出氣筒,甚至有家長對小孩說,「長在我們家算你倒楣」。

20170223-家暴專題-社子島街道畫面。(顏麟宇攝)
社子當地多數父母到外地工作,留在家中的成員多是老人與小孩。(顏麟宇攝)

中上收入家庭就沒有家暴問題嗎?

至於內湖地區屬於輕工業區,區內多為中上收入家庭,「但不代表中上收入家庭不會有家庭問題!」陳淑娟點出外界的盲點,「我們原以為傳統老舊社區比較多家庭暴力,但內湖某些里竟也是高發區」。

數據分析顯示,內湖地區兒少家暴案比夫妻間的家暴案更多。陳淑娟指出,因為當地多有新婚5年內的家庭,夫妻生活處於磨合階段,爺奶多住中南部,對孩子與新婚夫妻的生活支持偏低,讓小夫妻面對更為艱困的婚姻初期生活;而孩子小時若是在家鄉給祖父母帶,上學後接回台北住,受爺奶管教的孩子與父母的觀念差異大,也有機會造成父母管教過當,致開學時,學校老師發現學童身上的傷痕而前往報案,形成每年開學期間的通報高峰。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依其家防多年經驗表示,高社經地位的受暴婦女也很多,卻有求助較慢的問題。由於高社經地位家庭對婦女的家族控制強,在乎家族形象,一旦家暴曝光,對丈夫的事業影響大,有資源者可以尋求暫時的庇護,卻也有些受制於家族的婦女,得不到親友協助,比非高所得家庭更嚴重。

南港家暴案 多為親密關係與老人家暴

南港區的情況,陳淑娟根據分析後的數據解讀,比較多是老人家暴與夫妻或同居關係暴力,她說,南港區的外來租屋小家庭多,老齡家庭也多,老人暴力案件每個月也都在增加。

20170302-家暴專題,暗夜老人。(顏麟宇攝)
台北市南港區的老齡家庭較多,老人暴力案件每個月也都在增加。示意圖,與個案無關。(顏麟宇攝)

南港區張姓里長也現身說法,她說,據她擔任里長多年的經驗,她知道到的家暴高發戶就多達6戶,「有的家庭是先生打老婆,老婆再打孩子,孩子從國中被打到大學,最後憤而離家,甚至受暴人進出醫院多次」;「還有一戶人家,先生多次動手打太太,被送到監獄,太太擔心若離了婚,房子產權登記在先生名下,自己擺攤賺錢會養不起孩子、租不起房子,遲遲沒有下定決心跟丈夫離婚分居,到現在還住在一起」。

聽聞所在里是社會局「家暴風險地圖」上的紅區,張里長有些驚訝,對於家暴,她只是「感覺很多」,且以公寓舊屋發生家暴最為頻繁。其他里長則對里內是家暴高風險區更感到訝異,紛紛表示「很少聽到!」「哪有很多?」「沒有聽過有家暴的事情!」

家暴面貌 科學分析推翻主觀經驗

「資料科學幫我們驗證了過去認為是科學的東西,其實是大家的主觀!」,這是陳淑娟面臨科學分析結果與歷來經驗不同的省思,過去用「主觀經驗」做家暴防治,與「客觀真實」頗有距離,大數據分析顛覆家防中心的思維,接著引發後續一連串政策上的應變作為。

最大的變革就是,家防中心每年擁有2億元的家暴防治預算,自從科學的「家暴風險地圖」出爐後,今年開始,2億元的預算如何分配,陳淑娟有了全新的想法!過去,全台456個里有同樣的「罐頭式文宣」,現在得依照不同的里產生「個別化設計」,陳淑娟坦言,113家防專線宣傳成效相當優,由小至老都能琅琅上口,因此,接下來的宣導文宣可以有點「不一樣」的設計,而「家暴風險地圖」的出現,確實讓家防中心有了下一步該怎麼做的動能,除了宣導文宣外,人員派遣、服務辦公室的配置也有了全新的構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