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專欄:《21世紀資本論》導讀與對照(1): 資本集中的必然趨勢

2014-05-28 05:12

? 人氣

中研院大院士朱敬一深入導讀被喻最近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著作《21世紀資本論》。(風傳媒合成)

中研院大院士朱敬一深入導讀被喻最近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著作《21世紀資本論》。(風傳媒合成)

法國皮凱提(Thomas Piketty) 教授的新書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我暫譯為《21世紀資本論》) 獲得紐約時報極佳書評,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甚至誇讚,此書是今年甚或最近十年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我花了幾天時間苦讀,不但同意克魯曼的評價,也對書中不少觀點心有戚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皮凱提是法國人,22歲在英國拿到博士學位後就到MIT經濟系教書,絕對是超級天才級的資質。他在美短暫數年即決定回到法國,在巴黎教授經濟學。他的新書以鑽研法國三百多年的財富與所得分配歷史為起點,發掘一些獨到的證據與見解。皮氏探索的重點是極有錢的上層10%、1%、甚至0.1%的人,看看他們的所得是由哪裡來的、財產是如何累積的、稅制與法制上有些什麼玄機方便其累積、歷史事件如何衝擊等等。


在皮氏發表他法國的研究之後,他得到兩位貴人相助,幫他把類似的研究推廣到英國與美國。幫他在英國做類似研究的是艾金森(Anthony Atkinson) ,他比皮凱提年長約30歲,是全球財政學界的泰斗。幫他在美國做類似研究的是薩伊兹(Emmanuel Saez) ,他是四年前美國經濟學會克拉克獎(頒給全美40歳以下最傑出的經濟學研究者)得主。有這兩位超級明星加入協助,而研究對象又包括法、英、美三大經濟領先國,其所建立的學說,大概就既有一般性、又有學界「主流」優勢。這是為什麼皮氏能以四十出頭淺齡而大大有名的部分原因。


法國、英國、美國地域與文化差異不可謂小,但是都是老字號資本主義國家。皮凱提、艾金森、薩伊兹觀察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史時赫然發現,這三國(甚至包括其他廿幾個市場經濟大國與新興經濟體)都有一共同趨勢:各國資本持有的集中度從十八世紀至廿世紀初一路在攀升,直到廿世紀初歷經兩次世界大戰、30年代經濟大恐慌、戰後政府大規模重建等外在因素,富人的資本集中度才大幅下降。但是,在1980年代柴契爾與雷根新保守主義一系列政策(包括對富人大減稅、公營事業民營化)下,富人的資本持有率又快速攀高。


皮氏分析,這個資本累積逐漸集中化的趨勢,是有理論背景與走向軌跡可循的。如果我們再不改弦更張,那麼大約30年之內,全球各主要市場經濟下的資本集中度,大概會有80%以上集中到社會最富有10%的人手中。這種情況大略與《孤星淚》的寫作背景、或是馬克思寫《資本論》時所見、或是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環境相當。由於財富分配太不平均,社會上絕對充滿不安定的因子。總之,這麼不平等的社會,絕對是無法永續的。


當前文說「改弦更張」時,我們所指涉的當然是指稅制改變等體制內變革。如果不在體制內做改變,那麼難保不會發生戰爭、革命之類的體制外翻轉。皮氏當然不希望走到那麼激烈的騷動,這是他做此研究、撰寫此書的原因。


編按:


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所著《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被喻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這本厚達七百多頁、可能是十年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著作,其主要命題是:富裕國家的貧富不均已重回100年前的水平,該書猶如敲響資本主義的警鐘,在經濟學界和國際決策圈引起廣泛討論,甚至激烈辯論。英文版四月上市後,立刻成為暢銷書。


《21世紀資本論》內容涵蓋廣泛,包括新經濟成長、所得動態、租稅理論、經濟統計、社會正義等。《風傳媒》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國科會主委、前中研院副院長朱敬一,做一系列八篇的導讀並映照台灣的現況。朱敬一可能也是極少數(甚至唯一)有能力做此深入分析的重量級社會學科學者。本系列即日起逐日刊出。

小檔案:


湯瑪仕‧皮凱提(Thomas Piketty),現年43歲,現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主任、巴黎經濟學院(PSE)教授。22歲就拿到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和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兩個博士學位,論文都和貧富不均有關。巴黎經濟學院的校訓是「以經濟服務社會」,皮凱提也積極投入社會事務,曾參與2007年社會黨羅亞爾(現任總統奧朗德前妻)的總統競選陣營。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院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