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觀點:爸爸那條解不開的領帶,療癒系劇場裡的長照與平衡

2020-02-22 05:40

? 人氣

第二場找平衡演員賴品璇和丁素媛。(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第二場找平衡演員賴品璇和丁素媛。(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希望大家在洗手、消毒清潔、戴口罩、守護家人和社區之餘,也好好守護自己。遇到疾病、天災人禍忙於因應時,我們的關注力經常只集中在家人身上,忙裡忙外卻忙忘了自己,忽略了「把自己照顧好才是全家大家都好」的關鍵。許多人家中有慢性病人,照護家人身心俱疲,卻始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甚至多年之後,還是懷著遺憾和愧疚,成為化不開的心結。在這裡我要說個失智症家屬的故事給大家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多年前,S的爸爸曾在S上班時打電話,叫她立刻停下工作,回家幫自己打領帶,說是要去喝朋友的喜酒。等S請假趕回家中,卻發現父親穿著家居服,領帶掛在身上,呵呵地笑著,好像沒事人一樣。當時社會對失智症的宣導並不普及,S和家人們都不知道那就是失智症發病初期的症狀,很久之後,才終於明白父親罹患失智症。S也因此對於誤會父親,未能早期協助,感到很內疚。父母親是外省人,跟鄰里溝通有語言上的困難,S在夫家和娘家之間奔波,努力協助母親照顧父親,又要照顧思覺失調症的弟弟,實在感到心力交瘁。然而,也就是在那段時間,S更加的認識了父親,而父親意識清醒時期對S的叮嚀:「只要你好,大家都好」,成為S牢記心中的溫暖和力量,支撐她好好照顧自己。(⭐演出影片 「找平衡1」https://reurl.cc/GkW9OW  )

這是2019年12月我所創作的「Who 護?身態光合」療癒系劇場成果發表其中的一段故事「找平衡」,劇情改編自演員S的真實故事。整齣戲取材於兩部分:一、徵選而來的6位心智障礙者長期照顧者的故事,他們從四十多歲到七十多歲。二、照顧者和「水面劇團隊」(藝術家、心理師、社工)所共同經歷的戲劇療癒團體歷程。(⭐《風傳媒》-「水面劇」療癒系劇場守護長期照顧者─社會照護的智慧 

為這整齣戲編寫劇本時,我採取類紀錄片創作的方式,將戲劇療癒團體在這三個月之間的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運用順敘、倒敘、插敘的方法,穿插照顧者們的照顧故事,來重新呈現這六位照顧者以及這三個月的戲劇療癒團體。筆者擔任說書人、編劇導演,演出時空穿插在「成果發表此時此地」與「成果發表前的三個月」之間。

創作者張嘉容擔任說書人。(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創作者張嘉容擔任說書人。(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S第一次到團體時透露,雖然罹患失智症的爸爸已過世多年,但至今仍然非常想念他,心中也有個結打不開,總覺得生活很不平衡,希望透過戲劇療癒,找到幫助她恢復平衡的方式。於是筆者邀請S演出和父親有關的故事,S就說演了前述那段故事。

團體當天S說演完之後,筆者運用心理劇、戲劇治療「替身」的方法,邀請團體中的成員去同理或是補充S沒有說出來的情感和想法,S可以贊同或否認再補充。S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團體的同理和肯定,感受到被支持、被了解,也開始學習放下。其他成員們也在這個過程中,表達了自己對於親人的牽掛和不捨,互相支持,個個哭紅了眼,卻也在淚水中洗滌了傷痛,煥然一新。這段歷程也在成果演出時被重現了出來(⭐演出影片「找平衡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gdlA3uRwg )。

排練時,這一段在每一次排練時都是即興,筆者要求成員不要背詞,永遠只說當下自己真正想說的,否則寧可不說,包括S本身。我曾經懷疑也有心理準備,這一段經過多次的排練和正式演出時,也許會因為多次的洗滌之後,情感已經釋放掉,這一段原本的真誠或能量會消失,也沒有必要再被演出。然而,一直到演出當天,都仍然是那麼深刻動人。重複只是再一次地為彼此洗滌和淨化。

安排成果演出、分配角色時,我將S的故事,以及上述與她有關的團體歷程,整理成劇本,邀請S親自登台扮演,S欣然答應了。

已經六十多歲的S從來沒演過戲,雖然台詞是自己發展出來的,要背起來,不讓詞亂掉,仍然很吃力。我問S:「排練很辛苦,後悔了嗎?」S笑著埋怨說:「對啊,都是這堂課,害我想起那麼久以前的事。」

S緊接著說:「爸爸當年鼓勵我的話就是:只要你好,大家都好。所以我也要把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傳遞出去,幫助更多人。當年照顧爸爸和弟弟的時候我好辛苦,都沒有人支持我、肯定我……現在在這裡,我才得到了支持和肯定……」

「能夠透過演出,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別人了解失智症家屬的心情,給予更多的支持,讓更多人不像自己當年一樣那麼孤單,我覺得很高興也很值得。……」

社工與照顧者合演看見戲劇療癒的力量。(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社工與照顧者合演看見戲劇療癒的力量。(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看到團體中,仍然在辛苦照顧家人的其他照顧者,S重新審視自己的現狀後,也有了新的領悟。某一次的團體裏,S演了一小段獨腳戲:

S孤孤單單,坐在家裏。「買菜有什麼用?做菜也沒有人吃!沒有人可以照顧了,走了,他們都走了!屋子裡空蕩蕩的,只剩下我一個人….. 」然後,S拿起彩帶揮舞,她說:「好吧。既然只有我一個人,那我就跳舞吧,盡情地跳,老了,坐輪椅也要跳!」於是她開始翩翩起舞…..

在這一段即興裏,S表達了她的孤單,她失去了可以照顧的家人,也失去了生命的重心,此刻她反而有點羨慕還有家人可以照顧的夥伴,那是另外一種甜蜜的負擔。然而,人生總要向前走,現在也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日子了,她了解到現在她是這群人裡最自由的人,有著無限的可能。她可以去增添自己生命的色彩。

透過療癒系劇場,透過團體裏面夥伴的真誠敞開、互相幫助,S放下心結,放下對父親的遺憾和愧疚,爸爸的那句「只要你好,大家都好。」已隨時間轉化成了信念,讓她可以好好向前走。更進一步的,S和我們一起將心事變成故事,將故事轉化成藝術,透過戲劇傳遞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更多長期照顧者家屬們發聲:「你並不孤單,我曾跟你一樣,而我度過了難關。你也可以。」

⭐如果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有興趣,我們正在開設《成人戲劇療癒師資初階培訓班》,對工作歷程有詳細說明,歡迎參加: https://forms.gle/CKkYLTUdeKyCdwGE6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黃清高副局長全程觀賞並感動不已。(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黃清高副局長全程觀賞並感動不已。(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作者張嘉容為戲劇編導,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成功大學藝術所戲劇治療課程教師。集跨界編導與戲劇療癒工作於一身,十年來運用戲劇於各藝術場域、學校、商管、婦女、社福機構進行療癒和創作工作。曾任傳統藝術中心藝術策畫總監、動見体劇團團長、台北市自閉兒基金會戲劇治療顧問。《水面上與水面下 用戲劇轉化人生》一書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