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觀點:沒完沒了的重點產業政策5+2+2+1

2017-03-06 06:40

? 人氣

圖為「美光科技公司加強投資台灣慶祝開幕典禮」,蔡英文總統出席致詞指出,美光科技的投資讓她對「亞洲‧矽谷」計畫的成功深具信心。(總統府)

圖為「美光科技公司加強投資台灣慶祝開幕典禮」,蔡英文總統出席致詞指出,美光科技的投資讓她對「亞洲‧矽谷」計畫的成功深具信心。(總統府)

「你知道蔡政府的5+2產業政策嗎?」朋友在閒聊時感嘆,蔡總統搞了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又追加了兩項創新產業,不知道葫蘆裡在賣什麼藥。我回答,「其實已經不只5+2了,最新的版本是5+2+2+1。」不過,有幾個人搞得清楚「5+2+2+1」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到五大創新產業

故事要從蔡總統還在選總統的時候說起。當時她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分別是:「綠能科技產業」、「亞州矽谷」(蔡英文競選官網上的錯字至今仍未改掉,可能是覺醒公民的暗號)、「生技醫藥研發產業」、「國防產業」、「智慧機器創新產業」。這部分因為競選期間一講再講,尤其是響噹噹的「亞洲矽谷」名號,五大項目可算是廣為人知。

圖示
圖示

後來,蔡英文以689萬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規劃「亞洲矽谷」政策的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也入閣擔任國發會副主委。

新政府上路,「亞洲矽谷」的命運卻一波三折,先是新創圈猛烈砲轟,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出面表示「亞洲矽谷」是產業發展計畫,不是創新創業計畫。行政院院長林全接著表示要重新定義「亞洲矽谷」,最後由數位政委唐鳳出手修飾了一點,從「亞洲矽谷」變成了「亞洲‧矽谷」,才拍板定案。

在技術官僚的努力之下,「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好不容易脫離政策、方案、計畫不分的狀態,陸續以「五大創新產業」的名義提出推動方案。相較於政見版,在個別產業名稱上也作了些修正,分別是:「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總統府曾發布新聞稿表示,推動五大創新產業主要是希望能集中有限資源,點燃創新的活苗,帶動產業創新的風潮。

從5到5+2再到5+2+2+1

然而,集中火力的概念終究不敵公平正義的要求,五大創新產業後來增加了「新農業」和「循環經濟」,俗稱「5+2」。

從「5」變成「5+2」,雖然項目多了點,但還算可以接受。畢竟在很多人眼中,農業占我國GDP比重雖然低,但卻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項目;而標榜「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更是環保人士的夢想,一般民眾基本上也不會反對。

「5+2」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又被加上「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成為「5+2+2」。最後又不免俗地加上「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產業」,湊個十全大補「5+2+2+1」,要來爭食科技預算這塊大餅。

「五大創新產業」原先的立意,是政府挑選出具有國內需求,也符合台灣未來發展需要的產業,集中有限資源去推動,並帶領民間跟進。在此脈絡下,篩選出的重點產業必須控制數量,否則即失去資源集中的效益,也沒人記得清這個政策內容。

五大創新產業新研發計畫。透過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從北到南打造五個產業創新生態系。(取自ContactTaiwan)
五大創新產業新研發計畫。透過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從北到南打造五個產業創新生態系。(取自ContactTaiwan)

前車之鑑不遠,馬政府時代也有「4+6+10」,分別是:「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發明專利產業化;「六大新興產業」,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十大重點服務業」,美食國際化、國際醫療、音樂及數位內容、華文電子商務、國際物流、會展、都市更新、WiMAX、高等教育輸出、高科技及創新產業籌資平台。

林林總總20項,我猜大概連推動政策的官僚都記不全,更別說一般民眾了。

無限增殖的重點產業政策

蔡政府推動產業政策至今,被立委說一句「沒發展東部」,就加個「新農業」;被張忠謀董事長說一句「勿忘半導體產業」,就加個「晶片設計與半導體」;被童子賢董事長說一句「多一點文化元素」,就加個「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篩選原則不明確,項目七拼八湊,把五大創新產業擴增成「5+2+2+1」,令人好生疑惑:這些數字是什麼通關密語嗎?

再者,這10個項目從名稱上看起來,有的是產業(智慧機械、綠能、國防、農業、半導體),有的不是產業(亞洲‧矽谷),而「數位國家‧創新經濟」則是一個大型方案,裡頭五花八門一應俱全,甚至與五大創新產業也有重複之處。

還有更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或許文化部該出來說明一下,它是一種產業、一種科技、還是一種繞口令?

如果再這麼無限增殖下去,建議行政院乾脆把政策名稱改成「5+N」,或比照唐鳳政委把「亞洲矽谷」變成「亞洲‧矽谷」的前例,改成「5‧N」,這樣就可以愛加多少就加多少,沒有政策名稱越來越長的問題。

20160528-SMG0045-001-林全南下桃園視察亞洲矽谷預定地-行政院網站.jpg
去年五月,蔡政府就任滿一周,行政院長林全南下桃園視察亞洲矽谷預定地。(行政院網站)

所以我說,那個預算呢?

回過頭來,集中資源的現實問題呢?根據去年7月和今年1月的媒體報導,106年度科技預算約1,072億元,「5+2」產業占約400億元,其中100億元支援「5+2」產業的旗艦計畫;107年度科技預算約1,111億元,將重點投入「5+2+2+1」產業。時隔半年,就多了3個重點項目。

先不論「5+2+2+1」各自分到多少,依目前社會上要求公平的聲浪,未來重點產業項目只會越來越多,每一個產業分到的資源只會越來越少。資源分散的結果,有重點與沒重點何異?有政策與沒政策何異?

朋友問的那句「不知道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圍繞在心頭,令人想起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名言:"That's plain hokum. It's an old political trick. If you can't convince them, confuse them."

是啊,蔡政府真把大家搞迷糊了。繼迷航外交之後,我們又多了迷航經濟。別說國際上的對手看不懂了,連我們自己都看不懂產業要往哪裡去。或許,這就是欺敵先欺己的最高境界,"But this time it won't work."

*作者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