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垃圾桶內的政治問題

2014-05-22 11:59

? 人氣

當時我讀到這裡,腦中冒出了這樣的想法:我們總是喊著要公民覺醒,但究竟何謂「公民」/「公共人」,這並不是比人數、比大聲、比創意、比誰理直氣壯、抑或誰關心社會就能決定的,當然也不只是比誰立場正確誰比較有道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家裡走上街頭,從私事進入公共參與和決策,其身份的轉變,本質上並非是從「漠不關心」到「勇於反對」或「熱心公共」(如許多人不假思索地認為的),而是思考決策的邏輯與所負擔之責任的轉變:此一邏輯與責任都要我們時時面對差異,只有在認真面對活生生的差異時,「公民」的身份才會出現。

否則,無論我們再怎麼喊解殖反帝反獨裁,沒有直接面對上述案例中具體而活生生的認真老杯杯、不帶著某種政治責任的覺悟,只是把對方簡單地化約為反動者(儘管他們的主張和想法常常遠離現實且包含矛盾),始終都會帶著讓自身有朝一日成為壓迫者的風險。或許出於類似的原因,讓這一系列運動的反對者面對運動陣營有力論述時,偶爾會脫口而出「難道我們沒有反對你們的自由嗎?」這種其實很可愛又很可笑的修辭。然而,他們不是闌尾,面對那些高喊「打得好」、「碾過去」、「抓起來」、「叫總統戒嚴弄死那些學生」的矇昧與惡意,我們卻無法對他們「割後不理」。以啟蒙者自居的運動者們,往往需要付出比獨裁者和遮蔽者更大的政治責任,以避免讓啟蒙後的公民社會被菁英主義的幽魂糾纏綁架(台灣90年代的民主化讓我們學習到了這個教訓)。這種責任意識,才是讓我們能開始扮演「公共人」角色的起點。

話題岔得有點遠了。雖然「菁英主義」和「技術官僚主義」是有親緣關係的(兩者都忽視公共人的責任意識,扼殺了「公民」身份的出現),但我們還是回到之前漢堡市政府技術官僚主義式的決策的話題上。

垃圾桶和撿拾空瓶的問題其實相對地單純且容易解決。該則新聞的後半部報導了一項可行的解決方案:科隆市的一位工業設計家,設計了一個套在垃圾桶桶身的置瓶環架(每個要價160到200歐元,約6400到8000台幣),讓路人不必把瓶瓶罐罐丟進垃圾桶裡,而直接將它們放在環架上。一來讓拾瓶者方便拾取、二來也避免讓他們在翻攪垃圾桶時受傷——一個兼顧市容清潔與人性尊嚴的設計。同時,由於德國鐵路公司明令禁止在所有車站裡翻動垃圾桶(然而德鐵車站卻是空瓶罐的大寶庫),這項設計也成為替拾瓶者解套的方案。

置瓶環架長這個樣子:

班堡和科隆這兩個城市都引入了置瓶環架,該報導指出,實際的效果十分良好。最後記者免不了酸一下漢堡市政府:對漢堡市而言,每個要價幾乎等於一輛小車的高科技垃圾桶大概是小意思。漢堡市政府拒絕引入置瓶環架的理由是:不含押瓶費的瓶瓶罐罐也會被丟到上面、它比較貴(可能是就收納容量的比例而言)、需要特別去清理。對此,設計者反駁說:根本不需要特別清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