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請看今日域中恐怖主義 竟是誰家天下?

2014-05-09 16:12

? 人氣

為什麼利比亞對恐怖分子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美國國務院日前提出報告,直言批評:「利比亞中央政府體制脆弱,廣大領土鞭長莫及;不受管制的武器彈藥泛濫成災;武裝民兵與部落各據山頭;經濟發展遲緩,年輕男性失業率高;地方勢力四分五裂;政壇各方互不信任,內鬥頻仍;欠缺一支能夠有效運作的警力與軍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諷刺的是,格達費在位時期,這些問題似乎並不存在。格達費雖然背負著洛克比(Lockerbie)空難的270條人命,但是九一一事件之後,他與西方世界越走越近,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全球反恐的「盟邦」。

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揭露的一則美國國務院電文顯示,2009年民主黨重量級聯邦參議員李柏曼(Joe Lieberman)與格達費的國家安全顧問會面,並形容利比亞是「反恐戰爭中的重要盟邦,與美國有共同的敵人,因此邦誼反而更加鞏固。」如今格達費屍骨已朽,這段話格外諷刺。

敘利亞的形勢更為兇險。2011年內戰爆發至今,來自三山五嶽的激進青年,紛紛前進地中海東岸的新戰場「深造」。據各方估計,目前當地的外國戰士可能已多達1萬2000人,讓人想起一個陰暗的歷史前例:1980年代的阿富汗。

1979年的耶誕節前夕,蘇聯紅軍入侵阿富汗,1989年狼狽撤軍。在這段期間,至少有2萬名外國戰士赴阿富汗「抗蘇援阿」,通稱之為「阿拉伯阿富汗人」(Arab Afghans),其中一部分後來帶著極端意識型態回到本國,將游擊隊實戰經驗發揚光大,成為各國政府的心腹大患,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賓拉登與札瓦希里。

與30年前的阿富汗相較,今日的敘利亞更有如大型的恐怖分子「育成中心」。

滿目瘡痍的敘利亞已成為恐怖分子的育成中心。(美聯社)

昔日阿富汗的外國戰士經常被戲稱為「觀光聖戰士」(tourist jihadis),許多人只是在難民營或者游擊隊基地熬過幾個月訓練,然後就頂著「聖戰士」的光環衣錦榮歸。整個1980年代,阿富汗死亡超過100萬人,但是戰死沙場的異鄉客不超過500人。

敘利亞內戰則不然。什葉派的阿塞德政權鐵腕鎮壓,激起無數遜尼派的戰鬥意志。反抗軍陣營中最極端的「努拉斯陣線」(Jabhat al-Nusra)與「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度」(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ISIS),都是以外國戰士為主力,他們的作戰意志最為狂熱,踴躍充當自殺炸彈客,其中ISIS甚至激進到連「基地」都要與它劃清界線。

更讓西方國家擔心的是,目前敘利亞戰場的外國戰士,約有1/6也就是2000人是來自西歐,這些人黃沙裹屍、死得其所也就罷了,一旦戰後回到本國,重新安家落戶,有可能從此成為不定時炸彈。

他們可能意識形態已經激化到無法改變的地步,可能會將敘利亞與穆斯林苦難的責任歸咎於歐美強權國家與基督教文化,可能無法重新融入西方社會。如果有這樣的因素,再加上沙場歷練出來的戰鬥意志與組織技能,不無機會化身為賓拉登第二。

2013年4月犯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查納耶夫兄弟(Dzhokhar & Tamerlan Tsarnaev),年紀都不到30歲,沒有任何戰鬥經驗,也沒有加入任何組織,只是由於意識形態激化,加上網路上學到的土製炸彈一招半式,就能夠把一座美國大城市搞得天翻地覆。想像一下,如果這對兄弟是從敘利亞戰場回來?

查納耶夫兄弟(美聯社)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19名嫌犯都是外來客,如今歐美國家要防範的卻是「本土恐怖分子」(homegrown terrorists),他們未必做得出劫持飛機撞大樓的驚世之舉,但還是能夠讓身處的社會惶惶不可終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