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歐巴馬武裝保衛日本的背後

2014-04-24 13:20

? 人氣

4月23日,安倍晉三帶著歐巴馬來到位於銀座的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享用晚餐。(東方IC供圖。取自騰訊大家網)

4月23日,安倍晉三帶著歐巴馬來到位於銀座的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享用晚餐。(東方IC供圖。取自騰訊大家網)

歐巴馬在訪日之前就把「底牌」亮出來了,不僅首次公開承認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而且還對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表示讚賞。這兩條足以改變日美關係的基礎,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起東亞地緣政治的劇烈震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巴馬成為18年來首次以國賓身份訪問日本的美國總統,在七天的亞洲四國訪問行程中,日本佔有三天兩夜,凸顯了這次訪問中的「日本重心」,歐巴馬在《讀賣新聞》的書面專訪中強調,「在我的領導下,美國和日本等盟國緊密合作,再度開始在地區發揮主導作用」。歐巴馬不僅給足了安倍晉三面子,還給了足夠多的承諾,而核心的目標是打造以美國為核心的主導亞太的新聯盟,重申奧巴馬的「再平衡戰略」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值得關注的是,歐巴馬在訪日之前接受《讀賣新聞》的是書面專訪,既然是書面的,那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奧巴馬肯定釣魚島在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範圍之中,確認了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以及其他軍事將領的說辭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美國政府的立場。這一立場轉變也徹底推翻了之前美國政府一再重申的「不選邊」的表態,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是鐵定要站在日本一邊了。這一表態也是安倍晉三孜孜以求的目標,有了歐巴馬的撐腰,安倍晉三才有底氣充當制衡中國的馬前卒。奧巴馬再次重申日美攜手「主導」地區秩序,也終結了近幾年日美同盟的搖擺狀態,就像一對日久生厭的戀人又重新找回了激情一樣。

毫無疑問,美國重建日美同盟的根本原因還是應對中國的崛起,此前中美軍方領導人經過一番唇槍舌戰,火藥味十足,日美同盟的強化其實成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絆腳石。歐巴馬為什麼改變搖擺的姿態,公開為安倍晉三「站臺」呢?首先是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掌控世界的能力不復當年,現在歐洲、中東都是麻煩不斷,而歐巴馬在第一個任期就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但美國一時之間還抽不出太多力量回到亞洲。就像當年尼克森在關島發表的演說一樣,讓歐洲和日本這些盟友承擔更多的責任。其次,東亞地緣政治結構出現了根本的變化,中日實力與地位逆轉,日本對中國的戒懼之心越來越重,如果美國不能為日本提供安全承諾,那日美同盟就會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與其讓日本與中國持續對抗,不如將日本置於中美戰略的框架之下。

而自去年以來歐亞大陸地緣政治出現了一些讓歐巴馬也感到驚詫的變化,推動歐巴馬決意為安倍在釣魚島上撐起一把保護傘。去年中國在東海劃定防空識別區,讓美日感到不爽和驚訝,中國海權力量的崛起已經超過了美國的預期。隨著中國第一艘航母裝備成軍,第一島鏈已經很難鎖住中國日漸龐大的身軀。而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捍衛主權的立場也讓日美找到了共同的利益。防止歐亞大陸陸海交接地帶出現一個強國是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的「使命」,從地緣棋局上來看,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主要的對弈者。

第二個事件發生在歐亞大陸的西端,那就是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半島。安倍晉三在七國集團會議上提出不能放任國界的改變。烏克蘭問題讓美俄關係惡化,俄羅斯牽制了美國不小的戰略資源,客觀上緩解了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壓力,但是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美國也擔心東亞地區出現邊界危機。強化與日本的同盟關係,支持日本在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也是一種預防性外交的舉措。

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的大國與海洋霸權國之間的博弈似乎又回來了,只是演員發生了變化,很難說東亞逃脫了19世紀地緣政治邏輯的牽絆。日美同盟的強化意在威懾中國,但就目前而言,日美的目標並未達到,相反激起了中國的強硬回擊。中國承辦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期間,中國與多國舉行了聯合演習,而日本並不在邀請之列,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將軍直接否定了中日海軍首腦舉行雙邊會晤的必要性。雖然西太平洋海軍論壇通過了《海上意外相遇規則》,防止出現誤判,但中國海軍將領也在談論如何實現中日之間擦槍而不走火。中國立場的轉變也是具有歷史性的,中日衝突的風險急劇增加,什麼樣的風險管控機制才能做到擦槍而不走火呢?關於「中日衝突」的話語已經不再是禁忌,這本身就是值得關注的風險。今年是甲午中日戰爭120周年,鬱積於中日之間的民族主義情緒增加了危機管控的難度。

奧巴馬強化日美同盟的「預防性外交」,遭到了中國不憚衝突的回應,中美之間一方面同意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防止重蹈大國政治的悲劇,另一方面又在彼此試探對方底牌,對日態度成為試金石,這到底是安倍的幸運呢還是不幸呢?

公開肯定釣魚島適用于日本安保條約是奧巴馬送給安倍的大禮包,也是改變中美日戰略三角關係的一大籌碼。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對日本修憲以及解禁集體自衛權,則是奧巴馬的一招險棋。從奧巴馬的表態中,我們能夠看到一些投機主義的心理,歐巴馬政府評估日本修憲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就說「日本對於憲法的任何決斷,理所應當由日本國民和領導人自己決定」。這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也折射出歐巴馬政府缺少戰略眼光。

集體自衛權不僅涉及到日本修憲問題,也關係到日本國家結構的重塑,戰後日本在美國的佔領下制定新憲法,放棄了戰爭權,日本只有自衛權,沒有資格去「集體自衛」。集體自衛權由正常國家或者說完全的主權國家來行使,日本在二戰之後一直是美國的附庸國,是個半主權國家,日本的防衛大綱也是圍繞美國軍事戰略而展開的。安倍上臺之後一直推動修憲,根本目標是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而集體自衛權就是其中關鍵一環。而現在歐巴馬將這一戰略性問題視為日本內政問題,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無論日美同盟還是東亞地緣政治結構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即戰勝國美國佔領戰敗國日本,日本是美國在東亞的代理人。在這個前提下,日本很難獲得完整的主權,而現在奧巴馬正在銷蝕這一基石,當日美不對稱關係變得平等之後,歐巴馬還能駕馭安倍嗎?

歐巴馬似乎沒有忘記再平衡戰略的初衷是分享東亞經濟發展的成果,避免美國被「邊緣化」,但是以讓日本修憲來喚起TPP協議,奧巴馬是不是過於迷信經濟力量了呢?不可否認經濟主義一直是重塑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長流細水」,但經濟主義只能建基於穩定的地緣政治結構之上。

歐巴馬此次亞太四國之行不但是彌補去年年底在東亞峰會和APEC的缺席,更是讓盟國相信「戰略再平衡」的信心之旅,但對中國來說,歐巴馬終於露出了天鵝絨手套下的鐵拳,也讓東亞地緣政治結構處於新一輪震盪之中。如何破解日美同盟的升級版成為中國外交面臨的新課題。

*作者為專欄作家。(原文刊載於騰訊大家網http://goo.gl/EHp9EQ,責任編輯:王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