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2020年以後,台灣何去何從

2020-02-14 06:00

? 人氣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在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戰事中, 1937年8月13日爆發淞滬戰役,日軍原本希望透過襲擊攻勢快速佔領中國,但卻意外與國民政府部隊陷入長期的拉鋸戰而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計畫。同年10月26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四百多名中方守軍在中校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之下死守了四行倉庫四個晝夜,女童軍楊惠敏 10月28日夜間,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並獲得謝晉元的接見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隔天,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的鼓舞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這個故事早期曾被編寫入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不知現代的年輕人有沒有聽過,大概民進黨政府也不屑宣揚這個故事。

要是現在的年輕人聽到了,大概也無動於衷,因為中華民國國旗在他們的心目中還不如衛生紙有用。

20200110-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與立委候選人10日於北市進行車隊掃街。(顏麟宇攝)
在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教育下成長的年輕人,絕大部分都對中華民國一點感情都沒有。這可從民進黨造勢的場合,看不到一面國旗,參與的年輕人毫不在意,還可嗨到不行見其端倪。(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自從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大專院校氾濫後,大學有考生指考成績不到8分也可上大學。全國最低錄取分數的記錄是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系7.69分,平均每科考不到1分即可上榜。大學升學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年輕人幾乎都是大學生或大學畢業,平均水準自然中學生化。

這些年輕人在民進黨的教化下大略可分為四類。

一、「奮青」,相當於以往「聯考制度」下30%錄取率的學子,勤奮求學,學有有所成的精英分子,但這類分子也最容易投機取巧,自認思想進步,最易被民進黨吸收成為中堅幹部,例如以往學運世代的領頭人物,現在都居民進黨政府要津,吃香喝辣。

二、「憤青」,也是屬於以往「聯考制度」下30%錄取率當中學子,也是大學生中的精英分子,但時運不濟,沒搭上民進黨的政治列車,但也不甘投效國民黨,本來是政治游離分子,現在也逐漸集結成白色力量,但因求學過程中也受到民進黨思想的薰陶,所以思想上偏綠,很容易被吸收成民進黨的側翼,例如「時代力量」「社民黨」成員。

三、「糞青」,這類人可說是民進豢養出來的「綠衛兵」,這些人的領頭人物有些還滿聰明,會察言觀色投民進黨所好,帶領風向享受民進黨餘惠,他們深具一個特色,就是「逢中必反」「逢藍必反」,例如「太陽花學運」、在高雄發動「罷韓」的「公民割草行動」「We care 高雄」成員。

四、「廢青」,這群人可說是民進黨「思想改造教育」下最可憐的組群,也是大學氾濫下占人數最多,水準最低的人群,這些人本來就不適宜讀大學,但搭上台灣大專院校氾濫的列車,考十幾分也進大學,平均程度、水準、素質已經國中化,大多沒有起碼的思考或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被別有用心帶領風向的人操控利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