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宗聖觀點:再往前跨一步,落實兒童權利公約

2020-02-19 05:50

? 人氣

兒科醫護夥伴原本就是了解兒童發展的專業人員,若能整合國家資源,結合原本已施行、但缺乏親子共讀指導的新生兒閱讀禮袋活動,轉移贈送地點到原本已在推廣親子共讀的嬰兒室,加上新生兒的父母信賴醫護夥伴的專業能力,讓新生兒父母獲得親子共讀觀念後,能夠立刻拿出一本童書來練習,做到「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知行合一地發揮這本贈書的最佳效益並守護兒童權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媽媽、寶寶、親子、母親、嬰兒。(取自ben lai@flicker)
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將親子共讀觀念納入母嬰親善衛教項目中,有接生嬰兒的醫療單位多已在嬰兒室逐步落實親子共讀的衛教項目。(資料照,取自ben lai@flicker)

結語

現今3C電子媒體改變親子互動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或醫療場域,常可看到父母拿出手機、播放影片來安撫哭鬧的孩子,孩子的目光全被3C炫麗的聲光音效吸引,屏蔽了孩子與周圍成人、環境的溝通學習機會。相關研究證實,當幼兒單獨使用3C電子媒體時間越長,會減少腦部白質的完整性,不利於腦部神經訊息的傳遞,尤其是對負責傳遞語言理解、語言表達以及讀寫能力中樞之間訊息的白質影響最大,也因此這些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認知測驗分數較差。[11]另外有針對5歲以下兒童發展測驗篩檢來評估使用3C電子產品的影響,發現兒童愈早開始使用3C產品,會造成認知遲緩與學習成績較差的結果,研究指出因孩子使用3C產品時,與人互動的對話次數和字彙量會減少,孩子懂得的單字和能表達的語句就會變少。[12]

因此,為了善用國家各部門的專長與資源,先以醫療專業建立親子共讀觀念再輔以「閱讀起步走」所贈送的童書,落實親子共讀習慣於家庭生活中,促進兒童腦部發育、語言理解、溝通表達與親子良性互動的情感連結,還可減少父母親的不當教養行為,因而防治兒童虐待的發生;另外,透過父母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新生兒聽,從出生開始培養閱讀的好習慣,長大後從閱讀所獲取的知識,更可打破貧者愈貧的馬太效應。

親子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我們建議中央政府和各縣市政府,「小小的改變,大大的不同:與新生兒分享第一本故事書」,將新生兒閱讀禮袋的贈書由各縣市戶政單位或圖書館發放調整為縣市醫院的嬰兒室發放,從嬰兒室開始建立親子共讀的好習慣,讓我們以親子共讀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守護台灣每個兒童的權利。

媽媽、寶寶、親子、母親、嬰兒。(取自Jerry Lai@flicker)
落實親子共讀習慣於家庭生活中,除了促進兒童腦部發育、語言理解、溝通表達與親子良性互動的情感連結,還可減少父母親的不當教養行為,因而防治兒童虐待的發生。(示意圖,取自Jerry Lai@flicker)

[1] Tzipi Horowitz-Kraus, John S. Hutton, From Emergent Literacy to Reading: How Learning to Read Changes a Child’s Brain, 104 Acta Paediatrica 648 (2018).

[2] Rachel R. Romeo et al., Language Exposure Related to Structural Neural Connectivity in Children, 38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7870 (2018).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