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綠營憑甚麼為了年金改革羞辱考試院?

2017-03-04 06:20

? 人氣

圖為蔡英文總統前往考試院,頒獎表揚傑出公務人員。(蘇仲泓攝)

圖為蔡英文總統前往考試院,頒獎表揚傑出公務人員。(蘇仲泓攝)

綠營的政治人物又在羞辱考試院了,這次是為了年金改革。溫和一點稱不上羞辱的,是黨團的柯建銘稱,若四月前試院產生不出對案,立法院則會自行提案審議;李俊俋立委則拿出對付考、監兩院的老套招數,開始算預算、算薪俸,暗喻該院委員不事生產。年金改革是蔡英文競選時的重大政策,對於大略的方向民意也都給予支持,考試院究竟真是民意逆流,有需要政客大動作來修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金改革中立院與試院的角色

考試院說穿了就是負責人事行政的獨立機關,除了文官考選的部分由其全權執行外,大部分的人事行政都由立法院立法、考試院在立法的框架下制定子法、再由用人機關(通常是行政院所屬機關)執行個案。

依此制度上的流程,年金改革事關退休、撫卹制度的更動,免不了得要經過上述憲法機關分工的流程,如果主掌多數席次的執政黨可以提出內容得以運作的制度改革,考試院是如何能成為改革的障礙,以至於要接受綠營政客的政治處決?是立院提不出足夠細節的改革法案,所以在制定法案時有可能被考試院紐取改革精神,讓改革幅度仍然沒辦法造就永續的年金嗎?如果是這種情況,以目前有的民意能量,難道不足以支持立院黨團作出足夠細密的改革法案內容?這種情形倘若發生,很難不說立法院也有政治上的失職,不能全怪考試院。難道是考試院之後制定的子法違反立法院立法的框架?如果是這種情形,違法就是失職,可以藉由公務員懲戒(懲戒試委)和大法官解釋(解釋試院訂的子法是否違反立院制定的母法)來解決,也不是由羞辱試委浪費預算可以解決的。

司院拒絕民意對話v.s試院參與年金改革

反而言之,試院過去的作為,雖然不能說是改革急先鋒,但也曾扮演協助的角色。為外界抨擊已久的十八趴優惠存款,就是由銓敘部民國九十五年修改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減少,後來引發行政爭訟,也由大法官解釋717號肯認改革措施的合法性。不過這究竟屬於部份的改革,蔡政府上任後,對各職業別年金欲作全面性的改革,為此召開的委員會議需要涵括各年金之主管機關,考試院及銓敘部因而各派代表參加年改會,持續地提出年金內容資料以及委員的專業意見,協助改革的進程。

對比於甫上任時另一個憲法獨立機關-司法院的表現,當時司法正副院長為了個人理念,憤而提出辭職,副院長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認為總統不疑介入司法事務(關於這點則很值懷疑);相對來說考試院整體並沒有諱於獨立機關的名目,而不配合改革。

無論是提出制度細節的資料彙整,在年改會委員會期間參與會議、回答與會委員問題,提出主管機關的意見會委員個人意見,整體加起來都是極為繁雜的行政事務,就體制上來說,考試院完全可以抓著獨立機關的姿態,說回答民間委員詢問有損尊嚴、配合總統府開會浪費時間,硬是拖到法案已經在立法院審理,才被動派員赴立院備詢,甚至在審理法案過程中用各種法制、技術的理由百般刁難,如同馬政府時期對於勞保、金融局雇員所謂「黑官漂白」的爭議,最後在立院審議時拉下政院原先構想的版本,試圖使法案難以通過。

考試院的憲政選擇顯然不是如此,而深切體認到了新選舉、新民意下的民主正當性,在上述立法院-考試院-用人機關這從上游到下游的權力分立流程當中,恰當地扮演協助民意匯集的文官中立角色,綠營還有甚麼好不滿的?

沒有憲政主義 起碼要有江湖道義

如上所述,如果在當前情勢下,立法院審議不出夠細膩的法案,而使得改革在制定子法時未竟其功,綠營國會黨團實在不能一推二五六,推給考試院,因為試院實在已經充分配合改革,甚至超出其法制上的義務。當前年金改革可否竟其功,主要是政治部門(總統和立委)的是否具備決心和細膩度,綠委用羞辱試委的方式,簡直是在逃避自己的改革責任。

即使綠委只識政治,沒有憲政主義的精神,起碼也要有點江湖道義,對不配合改革的前司法院正副院長用政治處決,那對配合改革的考試院,就算不獎賞起碼也要相敬如賓吧?試院沒有意願阻擋改革、也沒有權限阻擋改革,試院延宕提出年改法案的假設,從其提前參與改革過程,就可知是荒謬、惡意的假設。難道綠營想要覺得像蔡甫上任時司法院抵抗的姿態相處起來比較舒服?或是像102、103年勞保金融兩局改制時,政院的版本最後被試院在立院審議時推翻比較好看?執政黨該做的是準備好手上的法案版本和說帖,這樣也俾使試院版送進立法進程時,可以跟公眾交代執政黨版和試院版之間的好壞,並且為自己的版本辯護。

至於試院將來提出的草案有沒有道理?在試院沒有職權、也沒有政治情勢可以主導版本通過的情況下,綠營部分政客仍要政治處決試委,假紮稻草人,未來執政黨板與試院版若有出入之處,可能就是執政黨因疏漏或理虧經不起大眾諮詢、辯論的部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公共行政組碩士休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