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從中國的發展來談服貿牽動的價值問題

2014-03-27 11:01

? 人氣

可能有些人也知道,北京的學者廉思做了個社會調查,寫了一本叫做《蟻族》的書,他用蟻族來形容「大學畢業、低收入的聚居群體」,這是繼中國的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蟻族受過高等教育,主要從事保險推銷、電子器材銷售、廣告行銷、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有的甚至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他們平均月收入低於人民幣兩千元,絕大多數沒有保險和勞動契約。平均年齡集中在22—29歲之間,九成屬於80後一代,和在場許多同學你們算同一個世代。蟻族主要聚居於城鄉結合處或近郊農村,形成獨特的「聚居村」。他們是有如螞蟻般的的龐大群體,但被主流社會忽視。他們所居住的聚落也經常面臨都市化而來的強制拆遷,所以流動性很高,他們在中國這十多年來高速加快的都市化中,日子愈來愈難過。但因為是高等教育畢業,很多人來自農村,曾經在故鄉的小農村裡是少有的秀才、狀元,但如今在都市中無法功成名就,無顏回江東見父老,只能窩在都市邊陲的聚落中討生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一個社會要讓年輕人以這樣的方式,犧牲熱情、犧牲對未來的想像,屈身在宏偉龐大但高不可攀的經濟體下討一個沒有尊嚴的生活,來成就國家的經濟競爭力,成就金字塔頂端的財團富可敵國的實力,我寧願我的國家經濟平平,我寧願年輕人不必展現這樣的經濟競爭力。我當然不反對經濟提升,也希望經濟提升能讓所有人的生活品質都能提升,但得先看我們要付出的代價是否合理?台灣的政客、財團,到了中國,只看到大都會的繁榮壯觀,只看到十三點五億人的商機無限,他們即使進入中國的邊陲內地,也只是看中那裡更為廉價的勞工還有因法治更為腐敗而容易取得的土地,多少的古蹟建築、考古遺址、農地、居住地因此成為龐大的工廠用地。這些高高在上的政商,在他們的經濟發展藍圖中沒有一般人的臉孔,只有他的工廠可以雇用多少工人的人頭數。然後還在斤斤計較不到人民幣兩千元的最低工資。

這樣的對比,還要告訴我說台灣的年輕人沒有競爭力?我知道也許說這話的人是認為我們比下有餘、比上不足。但是,就是比較這句話,請先在中國內部進行比較,再來評論,怎樣叫做具有競爭力。一個社會之中,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競爭,無法在龐大的經濟收入中分得一杯羹,而只有少數的人有幸往上爬,這樣的發展方向是我們要的嗎?我不希望年輕人像中元普渡爬竹竿一樣,只有絕少數的人才能成功挺上去。

還有,那些在這一波經濟發展中成功了的人,他們都很幸福嗎?我有很多很正直的中國朋友,也有中國親戚,也有在中國工作的台灣親朋好友,我在他們身上看到聽到很多對於中國發展的矛盾感受。我真的不太相信從台灣或其他先進國家去中國生活的人會覺得中國的發展是充滿福祉或幸福感的。去問那些西進的台商,那些說你們坐在這裡是害怕與中國競爭的台商,他們是不是每次回來都說台灣比較舒服。台灣除了少數地段,大部分地區都是房屋建築窄小老舊、城市規劃亂七八糟,經濟不上不下,這樣的台灣為什麼比較舒服?安全感和基本信任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一個財富兩極化的發展市場中,生活在中國的有錢人,不用太過有錢,只要有些閒錢,哪個出門不怕?哪個不是防東防西的?很多人甚至對於表現出助人的美德都感到猶豫,而不敢扶一把跌倒在地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