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希臘悲劇,紓困金援的侷限與效果

2017-02-28 06:35

? 人氣

今年以來,希臘政府再次與IMF及歐元區等金援單位,為了新撥款注資條件而起爭端;而一名有可能成為美國駐歐代表的官員則透露,希臘經濟學家們正在研擬棄用歐元、改用美元,這些都讓希臘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這次希臘問題可能引發的震盪,可能已遠小於過往,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歐洲經濟與金融體質較過去佳,承受能力較高;再者,各國政府與金融市場,經過多次「希臘脫歐(Grexit)的驚嚇與震撼後,心理上的接受度與承受力已較過去強得多。這由2010年危機初始,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敢亦不願讓希臘脫歐,免得引發難以控管的骨牌效應;但2015年危機再現時,其實原本德國已決定就讓希臘脫歐,只是最後達到協議才未走上此路。時至今日,大家恐怕更不在乎希臘的死活了。

如果單純以經濟體規模、與其它國家經濟關聯度等因素看,希臘脫歐的影響其實不是那麼大,因為希臘在危機前的經濟規模占歐元區的比重原本就只有2%多,危機後經濟萎縮,現在GDP規模掉到2000億美元左右,更是無足輕重。在經濟與產業關聯上,希臘沒有像樣與關鍵的製造業能力,在整個歐洲乃世界的供應鏈上可完全被忽視。再以外在大環境而言,歐元區乃至全球的經濟與金融體系,已較海嘯之後健康強壯多,承受衝擊能力較高。這次希臘談判的籌碼恐怕較過去更差了;而如果真發生希臘脫歐,雖對歐洲與全球金融市場短暫衝擊難免,但已不可能成為災難。

不論從國家或企業的觀點看,希臘都是一個足以警惕的案例。金援是「可以救急不能救窮」,希臘經濟原本競爭力就不足,又缺乏改革決心,即使接受了數千億歐元的金援,經濟還是繼續沈淪,但其它國家則已逐已站起來;從這個觀點看,「三架馬車」金援希臘是效益低的錯誤決策─頂多是為歐元區爭取到多一點的因應時間。

希臘認為自己在歐元區內導致貨幣無法貶值、增加國際競爭力,不過,如果希臘經濟與產業繼續不爭氣,退出歐元區後,不論是使用自己的貨幣或用美元,都可能讓經濟與民眾陷入更大的災難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