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低迴「我城」之無力─香港青年看318

2014-03-21 06:51

? 人氣

「反對黑箱服貿」的含義不是反對與大陸合作發展,而是臺灣人敦促政府去逐條推敲、討論、透明化整份協議,去細化諮詢協議中所涉及的各個行業項目,區別對待優勢產業與弱勢產業,有規劃有遠景地分期開放市場,而不是用同一種開放標準整齊劃一去衡量所有產業。這訴求本身合理之至,也是保障開放市場給大陸不致令臺灣本土經濟遭受劇烈震盪的最好方式。所以在《反對黑箱服貿行動宣言》裡明確指出——反對服貿,不是「逢中必反」,而是反對讓大資本受益、大財團跨海峽無限擴張,從而有機會兼併臺灣本土小型的自營業者,剝奪侵蝕臺灣年輕人那些貼近泥土的、自給自足的小小生活與生存空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不是不願意接受挑戰、不是不願意面對競爭的青年,我們只是不願意面對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我們不願我們的工作都被大企業家、被跨海峽資本家控制;我們要掌握我們自己的未來,我們要的是一個給年輕人公平發展和競爭的環境與機會!」——當香港年輕人讀到寶島年輕人這樣熱血又充滿勇氣的宣言時,他們可以不為之感動嗎?他們可以不羡慕嗎?感動羡慕過後,還會心酸心痛,為「我城」而無力而難過。

在談到「服貿」的問題時,一個被不斷提及的詞是「前車之鑒」。如果臺灣人去審視近十年的香港,只會增添他們的擔心與懷疑。

ECFA與CEPA在誕生背景、情態與社會環境上,誠然差別極大,但CEPA簽訂十年,香港呈現出的情態難免成為臺灣的參照系——香港的製造業早已全面北移,「零關稅」並沒能吸引製造業回流;金融業、資金及專業人才優勢則相繼外移;而「經濟互補整合,為港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實情,則只是增加了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低下職位,更不必說大陸熱錢進入香港樓市帶來的房地產泡沫乃至貧富差距只增無減的現狀。CEPA出發點與落實過程裡的懸殊差距,臺灣看在眼裡,已夠驚心動魄。而這還沒計CEPA之下推「自由行」對港人生活構成的巨大震盪與間接引發的諸多爭端。港人無力,因為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土生土長的「家」變得面目全非,遊客區早就避之猶恐不及,大型連鎖服務又無聲無息不斷蠶食著臨街鋪頭的活路,他們在生活層面所付出的代價與犧牲的質素,永無可能獲得補償。

朋友這樣對我形容他的感受:「百般羡慕,但又彷徨無力」。進入臺灣年輕人「反黑箱服貿」的語境,內心投射的,依然是香港。為什麼他們可以那樣具有勇氣但又那樣有理有據,以行動宣言扎實陳述立場之餘又不失熱血感性?他們思考,他們抗爭,他們行動,只因為他們希望臺灣不要變得不好。正如他們所說:「臺灣是我們生活的土地,這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地方。」

這份對於土地與「家」本能的堅守,或許已在這個不眠之夜裡,賦予了你、我、我們足夠的勇氣。

*作者為香港媒體人/文化評論者(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http://dajia.qq.com/blog/351630023822364,責任編輯:代金鳳。原標題:318反黑箱服貿,反的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