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低迴「我城」之無力─香港青年看318

2014-03-21 06:51

? 人氣

台灣青年佔領立法院大聲說出反服貿,看在香港青年眼中百感交集。(余志偉攝)

台灣青年佔領立法院大聲說出反服貿,看在香港青年眼中百感交集。(余志偉攝)

這一夜,facebook被「反對黑箱服貿」洗版,臺灣立法院議場內聚集了近千名臺灣學生與聲援民眾,用徹夜佔領的方式表達訴求。圖片在香港朋友們的timeline上瞬即傳播開來,而在那些以share與like表達的明確的支持之外,你還會捕捉到另一種微妙情緒:一種羡慕與心酸相交纏的感慨。就如同我的一位朋友在facebook上所寫「只能承認我、你、我們束縛太多,在此時此刻還欠缺這份勇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是勇武好鬥,不是熱血盲目,而是勇氣。你若真懂這二字,就會明白當港人看到臺灣學生提出「318青年佔領立法院,反對黑箱服貿行動宣言」時的心情。他們關注臺灣年輕人在這場行動中的論述,並情不自禁聯想到香港。所以他們遠比大陸民眾理解臺灣對「服貿」的憂慮、恐懼與芥蒂,換言之他們明白臺灣人在「反」的究竟是什麼——對抗爭的解讀不必非扣上政治化的帽子,更不該狹隘到將「反服貿」理解為民粹意義上的「逢中必反」和大陸對著幹。簡單些解釋,臺灣人不過只是不希望自己好好的生活環境及質素受到衝擊,僅此而已。

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去年六月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作為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後續協商所簽協定之一,它大幅降低了兩岸服務業的准入門檻,其中明確列出了一份「全面開花」的服務市場開放清單,臺灣要對大陸開放包括金融、通訊、運輸、環境、娛樂文化在內的上千種行業項目(臺灣官方只籠統說開放64項服務業)。而兩岸經濟規模巨大的不對等,立時成為最不可忽視的矛盾。

台大經濟學教授鄭秀玲曾以研究資料指出,臺灣服務業大都是微形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根本無力招架坐擁雄厚資金的大陸國企。更不必說臺灣所有銀行的資產總規模(2012年:36.2兆元新臺幣),還不夠中國工商銀行一家銀行資產總額(84.4兆元新臺幣)的一半。當銀行業、物流通路、人才市場等方方面面都遭到資本的巨大衝擊時,臺灣的弱勢產業如何生存?而臺灣人的生活又會發生多大改變?

一份會對臺灣社會民生帶來如此巨大震盪的協議,可以含糊閃爍囫圇吞棗就通過嗎?可以在民眾措手不及連基本共識都沒建立的狀況下就付諸實施嗎?我們換位思考一下,這對臺灣人公平嗎?或者說能夠實現服貿「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更便利的市場開放措施」的出發點嗎?設身處地,我們便能理解為何服貿引發如此激烈爭議。

去過臺灣的人都懂得它的迷人:臺灣年輕人可以選擇手作勞動自產自銷,可以選擇慢慢地生活、小小地經營自己的夢想,但倘若「服貿」帶來上中下游「一條龍」的大舉進駐,這份清新自得的生態平衡必然會被打破。小商小農等弱勢產業,無力對抗全球化脈絡下的大資本,那麼屆時,港人一直羡慕的那些臺灣年輕人畢業開咖啡館的畫面,便將艱難。而把批發業與零售業通路完全打開,則可能引發惡性競爭乃至陸資壟斷市場,面對大陸坐擁龐大資金與低廉成本的隱憂,臺灣青年當然會思考他們未來面臨的嚴苛的生存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