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馬共叛亂到改革開放

2020-02-09 07:20

? 人氣

20200206-二戰勝利後,重返馬來半島的英軍發現四處飄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與慶祝大中華民國勝利的標語,對「大中華膠」心生警惕。(作者提供)
二戰勝利後,重返馬來半島的英軍發現四處飄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與慶祝大中華民國勝利的標語,對「大中華膠」心生警惕。(作者提供)

從南洋國民黨到「馬華」

為了有效壓制高喊「打倒帝國主義」的共產黨,英國也不得不順應戰後新興國家的獨立思潮,開始推動馬來半島在最有利於大英國協的環境下走上獨立。起初英國人打算撇開華人與印度人,同「巫統」商討建立馬來聯合邦的可行性,結果馬上遭到華人和印度人的聯手抵制。於是英國人又在1948年扶持印度人成立馬來亞印度國大黨成立(Malayan India Congress),以進一步孤立華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共」叛亂與「緊急命令」在的發佈,更是讓馬來亞聯邦得到整肅華人的正當理由。他們在對「馬共」槍口相向的同時,還不顧中華民國政府的顏面勒令解散了所有中國國民黨在馬來半島的支部,徹底結束中華民國對馬來半島政治事務的干預。但是英國人也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了教訓,那就是對華人進行種族清洗的結果,就是把華人通通逼入「馬共」的懷抱。

更何況還有以中華總商會為代表的右派華人資本家勢力存在,都是英國人可以好好利用,壓制「馬共」的重要力量。於是在1949年2月27日,親英商人陳禎祿爵士又在英國人扶持下成立了簡稱「馬華」的馬來亞華人公會,代表華人抗拒馬來亞聯合邦的構想。「馬華」的成立,象徵馬來人、印度人還有華人等馬來半島三大族群都有了代表自己的黨派。

然而加入「馬華」的,並不是只有以「拿督」陳禎祿爵士為代表的親英商會勢力。二戰期間加入華僑協會的親日份子,還有許多國民黨的支持者也在南洋國民黨的元老,甚至於中華民國政府暗中鼓勵下加入「馬華」。相較於陳禎祿爵士等西化程度較高,連中文都說得不標準的殖民精英,加入「馬華」的華僑協會與國民黨人還保留著強烈的中華民族意識,甚至與台灣還維持著聯繫。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情況,那就是當陳禎祿爵士等「馬華」高層向馬來人、印度人爭取權益的同時,華僑協會與國民黨的殘留勢力同樣打著「馬華」旗號在對付「馬共」。前一篇文章有介紹過,無論是華僑協會還是南洋國民黨的歷史都可追溯到辛亥革命前的同盟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馬華」與「馬共」有著一樣的國民黨淵源。

比起喜歡與共產黨硬碰硬的美國,英國是真正老牌的現實主義者。英國固然抵抗蘇聯,而且還在馬來半島上圍剿「馬共」,但是對待中共的態度還是相當友善的。一心想避免解放軍進攻香港的英國,率先於1950年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與親中華民國華僑在星馬地區的活動更不會受到英國政府歡迎。

但是如果是在「馬華」的旗幟下反共,那麼英國政府就不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會給予支持。因為「馬華」是馬來亞的政黨,是代表馬來亞華人在反共,不是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在反共。他們反共的動機是協助英國撲滅馬來亞人民解放軍,並不是要推動馬來亞加入中華民國,自然也就是沒有問題了。但是如前所言,國民黨對「馬華」的影響一直都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