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大革命、馬克思與機器人

2017-02-24 06:50

? 人氣

今年是蘇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百週年,不過,俄國領導人普京似乎無意為之慶祝。圖為克里姆木宮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1周年的紅場大閱兵。(美聯社)

今年是蘇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百週年,不過,俄國領導人普京似乎無意為之慶祝。圖為克里姆木宮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1周年的紅場大閱兵。(美聯社)

今年是布爾什維克革命的的一百週年,據說克林姆林宮並沒有打算慶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1917年的那場革命雖然創建了蘇維埃,但其本質是推翻腐敗的極權政府。現在的普丁總統雖然民意上是選舉出來的,但任何人都知道,他手上權力集中程度比起當年被迫退位的尼古拉二世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真的大肆慶祝革命百年,勢必會在各種媒體和活動裡出現各種歷史回顧,如果「啟發」了不滿的俄羅斯公民們依樣畫葫蘆,那就尷尬了⋯⋯

一百年前領導革命的列寧,扛著的是早在1883年就已經過世的馬克思的大旗,並打造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流派。在接下來超過半個世紀裡,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環繞著幾個大國、牽連無數小國地互相鬥爭,最終在蘇聯解體後,似乎宣告了資本主義的勝利。

也因為這個發展,所以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很容易勝者為王地抱持著馬克思理論根本錯誤的想法。但其實馬克思的理論在所有經濟學裡面都是很重要的必讀內容,原因是它點出的「經濟產出的剩餘價值會流向資本、而非勞工」的機械性,本質上是正確的。硬要說的話,就是他沒有預期到由於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生產力在二十世紀快速的提升,因而拉升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福祉。

皮凱提教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兩年多前意外爆紅時,因為書名和內容的關係,許多人將其和馬克思以及社會主義連結。但我猜大多數讀者並沒有看完這本書,因為內容其實是挺硬的經濟理論。

如果光看新聞報導或者摘要,很可能會把這皮凱提教授的理論直接視為馬克思的復活,而讓辯論回到二十世紀那傳統的路線之爭。但這本書是很值得正反雙方都冷靜地讀完的,因為它點出資本要求回報率(r)和世界經濟成長率(g)的根本衝突。

2014117JW-SMG0010-84-皮凱提(Thomas Piketty)專訪-吳逸驊攝150410.JPG
皮凱提所著《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值得一讀。(資料照/吳逸驊攝)

馬克思的時代尚沒有現代金融理論,因此馬克思是純粹以權力鬥爭(或者談判結構)的思考去得到勞工將被壓榨到一無所有的結論。但自1952年馬科維茨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發表以來,金融產業環繞在量化的風險和回報高速發展和成長。那些冷冰冰的理論,以數字取代了十九世紀工廠老闆滿腦肥腸的嘴臉,專業金融投資者躲在數字後面,按照要求回報率(r)配置著資本,從只需要回報1%不到的超低風險美國短期公債,到需要回報8%的公開市場股票,乃至於要求達到30%的早期新創風險資本基金,資本透過各種公開和私人市場,理性而冷酷地在不同要求回報率的資產間移動著,勞工看不到資本的面貌,資本也不再與勞工直接面對面。

然而地球全體人類的經濟產出並不是單純由資本(K)投入決定,除了勞工(L)和生產力(A)以外,人口數、天然資源和天災人禍等,都會影響到每一年全地球人類經濟的總產出。不管以任何方式評估,可見的未來裡,地球的年經濟成長率(g)可能都是2~4%之間。因此,資本主義的金融市場中各種追逐高於2~4%要求回報率的機制,將無可避免導致經濟剩餘越來越向資本手上集中。

點出「r」和「g」的這個根本矛盾,我認為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最重要的貢獻。

圖示
圖示(來源:維基百科

而今隨著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如果維持傳統生產力(A)計算方式,也就是以勞動力(L)為分母的話,我們抵達生產力無限大的經濟學終局技術上是指日可待的。但在這種生產力無限大的經濟學終局中,勞動力需求為零,我們人類立刻面臨生產結果(Y)要循何種方式分配的實作問題。

許多關於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討論都環繞在勞工,美國的風險資本家和創業家這幾年也開始討論、甚至實驗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概念,。這些提議都還停留在公開喊話和腦力激盪的階段,由於特殊利益和既有政治決策結構,很有可能永遠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但如果我們單純從數學來看,在上面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當A趨近於無限大,L和K的值都可以很小很小,也還能維持有限輸出Y——有可能失去存在意義的不止是勞工L而已。

事實上這種世界大家都不陌生,駭客任務系列電影中的實體地球世界是一個例子,機器人自我複製和繁殖,資本需求為零,反而是勞工輸入不為零——因為在故事設定中機器們需要做著永恆夢境的人類來生體供電。

就連看起來只是拼命在打怪的星艦迷航記系列,雖然太空船本身叫做企業號,我們卻很少在裡面嗅到任何資本的銅臭味,星際聯邦的所有主角、配角和路人甲乙丙丁都笑容燦爛——最少直到又一個懷恨在心的外星種族向他們發射生化武器之前——他們在光可鑑人的巨型太空站和太空船上勤奮地工作著,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給彼此,但並沒有用錢交易。事實上星際聯邦在故事設定中是沒有貨幣的,因為在生產力無限大的世界中不再需要貨幣來讓人類促進經濟。人類活著的目的變成探索超越人類世界以外的星際領域,在這樣的世界中,歸零的反而是資本(K),勞工(L)的存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如果說資本和勞工同樣可以歸零,那麼資本就沒有資格堅持自己應該有自己的規則(金融理論),因為就像馬克思描述的資本主義中資本家可以剝削勞工一樣,當生產力變成無限大,勞工同樣可以無視於資本。

但問題向來不在於經濟學終局會長怎樣,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抵達那個終局?或者如何抵達那個終局?

繼續開發並改進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各種人類組織裡,目前看起來仍然是遵循資本主義規則的營利公司最有效——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兩場人工智慧寒冬後,這一次的人工智慧大躍進,都是由谷歌這樣的網路科技公司或者新創所驅動。也就是說要抵達經濟學終局,看起來我們還是需要資本主義。但本質為「r > g」的資本主義會持續放大貧富不均,因此在我們抵達經濟學終局前,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類可能就會發動革命,因此阻絕了我們抵達經濟學終局的路徑。

某種程度去年川普的當選也可以視為一種革命,理性的讀者也許會說:這沒道理,這場革命的支持者(中產階級)支持的不就是他們要革命的對象(既得利益)?

德國、法國、荷蘭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右派政黨領導人齊聚德國科布倫茲國會大廳歡慶川普當選。(AP)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也算是一種「革命」?圖為德國、法國、荷蘭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右派政黨領導人齊聚德國科布倫茲國會大廳歡慶川普當選。(AP)

但這正是革命的特色:革命是用情緒推動的,不是用道理。法國大革命始於暴民攻入巴士底監獄,但是巴士底監獄雖然傳統上關的是政治犯,但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裡面根本沒有關政治犯,而是關了犯了「放蕩罪」的【索多瑪120天】作者薩德侯爵,以及兩個精神病患和四個偽造犯。巴士底作為反極權的象徵毋寧說是法國大革命成功之後才形成的,當時很可能只是巴士底附近集結的暴民最先到達臨界質量,因而最先遭殃而已,並不是什麼理性算計的結果。

所以做為文明人類我們得問自己的是:如果現在的狀況就已經讓川普可以當選美國總統,全面性的革命會長成什麼樣子?

在這一切的問號中,唯一讓人慶幸的,是這波驅動科技革命邁向經濟終局的,不是像十九世紀末美國那些強盜男爵般的資本家和他們創造出來財富代代相傳的家族,而是熱血的科技公司創辦人:谷歌的佩吉、特斯拉的莫斯克、臉書的札克伯、亞馬遜的貝佐斯⋯⋯等。

這些創辦人由於人格特質上就和無感情的資本大相徑庭,儘管他們那驚人的財富也是來自於資本主義,他們卻都已經看到這個由資本主義驅動的經濟演化路徑不對勁,紛紛以言語或行動開始促進其他經濟制度的可能性。最近的例子就是比爾・蓋茲,他都在最近的一個訪問中提出「機器人也該像勞工一樣被課稅」的另類經濟學想法,以協助資本主義世界過渡到經濟終局。

如果開發取代勞工的技術的創業家本身就對於人類福祉憂心忡忡,那麼我們可懷抱著希望,相信所開發出來的技術或者該技術製造出來的經濟剩餘產出,有機會往對全體人類更有利的分配去進行,從而避免破壞性革命的發生。

如果我們真能平和地迎來那一天,相信馬克思在地下也會撚著他那註冊商標的落腮鬍點頭稱許,然後轉身請尼采沙特出來接下更艱難的任務:讓不再需要工作的人類找到raison d’être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