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在小時代裡更應堅守微動力

2014-02-23 07:40

? 人氣

*這個時代沒有變革但自我複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人把造成這種分裂的矛頭指向王蒙,說,「王蒙當年在《讀書》上發過一篇文章叫《躲避崇高》,80後走上文學舞臺的15年,我們發現正是王蒙『躲避崇高』的15年。先有王蒙先生的躲避崇高,後有80後一代虛置歷史,成為漂浮人或者浮游生物」。而且我們發現,80後不僅躲避歷史,也躲避現實,他們不關心現實的大問題。這種雙重困境其實跟上個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為是有巨大關係的。1993年王蒙發表「躲避崇高」以後,作家們開始越來越多地躲開宏大敘事,躲開公共領域,躲開社會責任感。

王蒙說,中國已經動盪了168年,國人對於社會的批判已經夠狠了,現在的人們渴望一種建設性。問題在於,在商業和政治的雙重夾擊之下,這個社會到底還有多少獨立意識和批判意識?一個沒有批判意識的社會又從哪裡找它的建設性?

至於王朔筆下的人物,沒有改變體制規則的欲望與能力,卻在自我貶抑與調侃反諷當中,完成了精神對於現實的逃避,而這恰恰是當時的中國社會所需要的。當王朔的東西出現以後,中國很快就進入到「過把癮就死」的掙錢狂潮當中,這個其實也不是偶然的。因為當王朔這樣的文化英雄在消解偽價值的同時,把價值也消解了。中國人一心一意、心安理得地去追求最大的物欲,別無他求,這是為什麼我們進入「小時代」的根本原因。

「小時代」的一個核心標誌是什麼呢?是我們進入了平庸社會。我們在自己生活的「小時代」裡呼喚變革。但是,這註定是失望的。我們生活的這個「小時代」不會變革,反而,根據郭敬明的講法,它是自我複製的,可以從1.0版複製到2.0版,複製到3.0版。這個時代沒有變革但自我複製。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我們說到這裡,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說,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我們生活在小時代中感到悲哀。這就進入了我下面的主題,我們之所以在「小時代」裡還有希望,是因為這個「小時代」一反常態地出現了「大人物」。這個「大人物」,不是英雄也不是聖人,不是領袖也不是舵手,而是一個個經由網路獲得了表達權,並且一旦擁有這種權利,就開始學會越來越好地實施它的普通中國公民。

互聯網會不會促進中國社會的大幅轉變?無論中外都不停有人問這個問題,我在我的一本書《眾聲喧嘩》當中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互聯網在幫助普通公民發出自己的聲音,從而在建立中國的公共領域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這個作用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分權、匿名和靈活的互聯網促進了資訊傳播的民主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