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聲聲入耳─竹塹真關我屁事!

2017-02-19 06:30

? 人氣

古厝竹塹照。(寇延丁提供)

古厝竹塹照。(寇延丁提供)

上期專欄文字《夜來風雨聲 故事知多少》,是動身環島以來第一次寫長文。上路剛剛一週,就自食其言。本來上路之前決定痛改前非這次環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走腳下路,所以行囊裡根本就沒有電腦。但到恆春之後,竹塹的故事剛聽個開頭,就借用了洧齊的電腦,接下來幾天,得空就趴在電腦前面碼字,我要趁自己還在恆春期間完成初稿,以便收集資料校訂補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幾天,總是一邊巴巴敲字,一邊抱怨,都是竹塹害了我,活活毀掉一段逍遙行。竹塹的故事不僅毀了住在恆春的日子,還連帶此後的行程。已經請朋友從臺北帶來了我的電腦,不堪重負的行囊裡又增加了一份負擔,逍遙行已經變成了工作行。寫完與竹塹有關的那則文字後離開恆春走到了台東,從台東最南端的阿朗壹古道向北走,一路向北。

西元1904年日本人繪製台灣堡圖,恆春古城北門外只有張家古厝一間房子﹝寇延丁提供﹞
西元1904年日本人繪製台灣堡圖,恆春古城北門外只有張家古厝一間房子﹝張洧齊提供﹞

竹塹關你屁事

向北向北,走個不停。愛極了我腳下的這條路,太平洋在我左邊,山在我的右邊,看不盡的山景海景,向北向北向。《夜來風雨聲 故事知多少》專欄刊出那天,我不停地停下來。走一會兒,就停下來,在路邊找地方,寫幾句話,轉發給某位朋友請求頂轉關注。

「拜託關注!」與恆春古城相距不過數百米,建於同期。如果主人在家,不僅可以聽到張家古厝的歷史,竹塹的歷史,也有機會聽台灣河洛人,客家人,原住民世代糾纏的歷史,見證觸摸這些歷史的留存。

一路風景大好,山景海景盡在眼前,一邊走一邉慶幸自己運氣好,居然誤打誤撞撞到竹塹。上網查竹塹,只知道新竹的名字是「竹塹城」,還聽到台灣有各種比賽被命名為「竹塹盃」,但這個語言不詳的竹塹到底是個什麼鬼,誰也不曉得......哈哈哈哈好幸運台灣只存的竹塹居然被我撞到。

走一走,又停下來,想到還可以發給另外的朋友,想到還要加上另外的話。

「來恆春旅行的朋友,不要錯過竹塹」,這段活著的歷史。現在不看,可能將來就沒得看了。張洧齊自稱釘子戶,雖然在台灣他不會變成錢雲會,但不確定能否保住竹塹。要看抓緊。

寫到這裡必須插播一小段名詞解釋:錢雲會。2010年12月25日被車輾死的浙江農民,抗拆釘子戶,高票當選的民選村長。雖然親屬和多位目擊證人指證謀殺,但最終被有關部門認定為偽證,錢雲會死於「交通事故」。

我就這麼走走停停,一路發各種資訊騷擾各種朋友,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罵我多管閒事:「好好走你的路,竹塹關你屁事!」

「同樣承載著歷史,竹塹在我看來還是更加可貴的民間歷史,但馬上就要被拆掉了。不明白台灣人為什麼會這樣對待自己的歷史。」

朋友更加憤怒:「台灣的歷史,關你屁事!」

當然有關係喔,這會兒我正走在台東的卑南鄉,台東原住民、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四分天下人數相當,其中河洛人八成來自恆春,走的就是卑南古道,我腳下的路。此時此刻我正走在這段歷史上呢......

此時此刻的我,寫這種文字,做這樣的努力,也是想要做一個對比,不只是看看這個台灣式抗拆的結局,在我看來,這也是台灣的歷史,正在進行時的歷史。

我已經被陷進去了。

正在施工中的重劃區空拍圖,照片中間上方可看見恆春古城北門到東門段城牆﹝寇延丁提供﹞
正在施工中的重劃區空拍圖,照片中間上方可看見恆春古城北門到東門段城牆﹝張洧齊提供﹞

剛聽張洧齊講竹塹是有些半信半疑的,與我之前認知差太多,需要查證。但剛一聽張洧齊講他自己的經歷,立即就喚醒了我的認同。

「我永遠都記得那個日子,12月30日,西元2014年的12月30日。」他一開口,這種句式,就讓我無比熟悉。

洧齊說那天一早,不速之客從天而降:「早上,突然有十來個人進到我的家裡,都是男人。他們不是從路上來的,而從田裡爬上來。一群人湧進我的家,進來就在那裡東看西看,我問他們幹什麼,他們說,我們是在查估。

聽他的表述,不難想像這隊人旁若無人的樣子。

洧齊很好奇:「什麼叫查估?」 - 我的認同感源於我自己的經歷,源於我被抓,被一群員警團團圍住,當時我問的是:「你們為什麼抓我?」。

「你們在土地重劃範圍內,要拆遷,我們帶了查估師來定價。」

就像我突如其來被抓的懵掉了一樣,張洧齊突如其來被拆遷,也懵掉了。他雖然糊塗,但依然堅持:「你在講什麼東西?我們家的房子為什麼要拆遷,我不要!」

對方對他的堅持不以為意,告訴他不要不行,程式已經走完了。洧齊仍然堅持不行:「我們沒有同意呀。不是還有法律嗎?」

「你們不需要同意。」—這種句式和論調又讓我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被抓之後的審訊者的台詞。

「不需要你的同意。我們已經拿到過半數同意了,我們的程式都是合法的。重劃之後,還會依法把錢付給你們。」

洧齊更加糊塗也更加堅持:「我不要錢,就是不要拆遷啊。」

但對方也更加不以為意:「你不要就算了,我現在帶了查估師來,看你們家土地和上面的房子值多少錢。開發之後這筆錢提存法院通知。如果不領,十年之後就充公。」

好玩不好玩?一個大陸一個台灣,相隔千萬裡,一個是「顛覆國家」這樣的通天大案,一個是「台灣式抗拆」。小小半島上,幾十坪拆與不拆的小事情,但 台詞和邏輯怎麼看怎麼像?

這種巨大的相像讓我很震驚,當然被雷到的不止我一個,洧齊也是:「當時我非常震驚。台灣民主國家、法治社會,至少應該講道理的吧。我自己的財產說開發就開發,他們還都是合法的,很誇張!」

不同的時空情境,相似的對話邏輯,一個是國家強力,一個是資本強力。雖然親歷,資本的嘴臉,不難想像。

他們的對話在我看來,就像一齣戲裡的台詞:

開發商:「我們有開公聽會,還寄了通知書給你們。」

張洧齊:「我沒有收到。」

「張貴春是你的誰?」

「我的曾祖父。」

「通知書寄給他,你們有簽收。我們已經盡到了告知的義務,怪你們沒有來哦。」

給這些台詞加上備註,就更富戲劇性了:這所房子法律上的所有權人是張洧齊的曾祖父張貴春,已經過世二十多年。

簽收人是張洧齊的一個叔叔,不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沒跟人說。叔叔沒有讀過很多書,對土地法規一無所知,當然,就算讀了再多書恐怕也差不多。

張洧齊找到十位以上律師請教法律問題,「律師一個個都說不懂,叫我去問專業的律師,因為土地法加都市計劃法還有很多抽屜法案行政命令與解釋令,加起來比一本字典還要厚,不是專業的人都不懂。我們的政府怎麼啦?要把法律搞這麼複雜,連律師都不懂。後來花了很多時間鑽研,我終於懂了。」

與拆遷不期而遇,讓張洧齊變身法律專家終於弄懂了天書般的重劃法律,但說了半天也沒能幫我搞懂,土地重劃法、區域計劃法、都市計劃法、農地建地業用地一大堆名詞傻傻分不清楚...算了先不掰扯法律,與竹塹不期而遇,我把故事講清楚就好了。

重劃區規定要將地上所有的東西都剷平,不留下任何地上物,從圖中也很容易看到,重劃區與竹塹有關的區域,只有很小一部分。﹝寇延丁提供﹞
重劃區規定要將地上所有的東西都剷平,不留下任何地上物,從圖中也很容易看到,重劃區與竹塹有關的區域,只有很小一部分。﹝張洧齊提供﹞

一個人的七十二變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在有了這樣那樣一大堆法之後,還需要有人執行,有兩種執行方式,一種是公辦重劃,政府出錢做;還有一種是民間執行,地主組一個重 劃會自己做。對於後者,因為你們這些地主很乖,所以國家要獎勵你們,給你們一筆錢......

「一是因為法律太複雜一般人根本不懂,二是重劃需要非常多資金跟時間,於是,在台灣就興起一個特殊行業,有別於建築公司公司,都是擁有大資金非常 有實力的,當然,一家公司也可能有兩個部門,建築與重劃大小通吃。」

農耕時代代代相傳的土地形狀奇怪,也沒有公共設施。通過土地重劃剷平所有東西,修橋開路,排水供電,公共設施,瓦斯,公園,每個人配回來的土地都方正正,買下來就可以蓋房子,開發公司遊說地主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樣你們的土地就比較好賣。

「但是他們沒有想過,對我們來說,土地不是為了賣的。這是祖先傳下來留給我的,還還要留給自己的子孫。」

開發商不管這些。這一大堆法律有空子可鑽,只要有兩個過半同意就是合法的:擁有土地面積過半,地主人數過半。一般做法是先出錢買下一塊最大的土地,然後分割再分割,這叫「灌人頭」,只要人數超過其他地主的數量,他就能合法代表其他人。

「我去屏東縣政府查過資料,公聽會照片裡的人我都不認識,不超過十個,地主共有七十六個。我查對了簽名,幾乎所有人都是委託的。法律把地主的權利都交給重劃會的理事會,而這個理事會的頭兒就是土地開發公司的總經理鄭永霖。這樣的做法失去重劃均衡都市發展的美意,成了炒地皮商業行為,並且玩得越大政府越鼓勵。」

「原來根本想不到台灣會這麼誇張。他們幾次大動作都被我們擋住,有過幾次很危險的情況,我打電話叫員警。但根據法律他們也可以叫員警,因為他們的程式都是合法的,只要向法院申請強制拆除,員警一個四百塊,他可以請十個員警把我圍起來,當著我的面把我家拆掉......」

張洧齊尋求政府協助。政府對民間重劃負有監管責任,他向屏東縣政府提出申訴。

「政府一直不處理。如果我寫信,寫這樣有問題,程式不正義,他們就轉給重劃會:我們只審議書面資料,不知道其他事情,只要生育沒有問題,就可以不核准,辦重劃是民間團體,地主之間的土地爭議自己協調。」

「台灣政府比較好欺負。如果我當政府:明明有瑕疵你們還核准重劃,就是瀆職。我勝訴之後,就換土地開發商告:程式瑕疵你還核准,是你造成我的損失,賠償。所以政府不會承認自己有錯,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沒有看見,公務員很可憐就夾在中間,但是台灣勝訴的安全屈指可數,因為重劃法本身就是一個允許剝削人民財產的法。所以政府有恃無恐把責任推給重劃會,重劃會不用考慮選票—政府推給重劃會,重劃會依法重劃不理我們。我們就落在了一個鬼打牆裡。」

讓人難以忍受的噪音與灰塵,禮拜一到禮拜天從早上六點多到下午五點多不間斷。﹝寇延丁提供﹞
讓人難以忍受的噪音與灰塵,禮拜一到禮拜天從早上六點多到下午五點多不間斷。﹝張洧齊提供﹞

開發商的工程一直在張家屋外施工,空氣污染、噪音超標讓懷孕後期的妻子精神衰弱,張洧齊不停投訴,但都只能拖一時無法拖一世。「還有一種可能性:要求對開發商進行假處分。因為你的程式瑕疵造成了我的權利受損,我要求你停止。那我還要說出我受損多少錢,假設兩千萬。我必須拿出這些錢給法院才能立案。 但就算立案,只要對方也能拿出這筆錢押在法院,就可以動工。然後我們開始打官司,如果最後開發商輸盡就歸我,如果贏了還拿回去。但是不管錢怎麼樣, 竹塹是沒了。」

呃哦,這也是一個鬼打牆。

但就連這樣,張洧齊也做不到:「雖然確實我權利受損,但我在這片土地上的持分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錢申處假處分。兩千萬對開發商來說不是問題, 但對我就是天文數字......」

這還是一個鬼打牆。要想保住這道竹塹、保住這段歷史,怎麼就這麼難呢?

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南下恆春古厝場勘﹝寇延丁提供﹞
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南下恆春古厝場勘﹝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得到拆遷的消息,當天下午立刻向屏東縣政府提報文化資產,申請將這棟與恆春古城同齡的房子認定為古蹟。為張家古厝提報古蹟的過程,是一部長達一年半的連續劇。為了突破這一道又一道鬼打牆,張洧齊開始了自己的七十二變。

「在提報古蹟之後,一開始特別快,一號九號文化處就派人下來,說有保存價值,要在過年之前召開文化資產審判委員會評定,盡快通過。而且不需要全數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書也有機會通過,還說,提報文化資產就愛文化資產法保護。」

洧齊很高興,等啊等啊,等到年都過完了,還沒有來,二月再打電話:「因為過年無法召集足夠文資委員,必須延期至五月。」

洧齊等啊等啊,等到五月過完了,還是沒有來,再打電話:「由於試試看第一次文資審議委員會無法將古厝排進方程,因此必須順延至第二次,並且要取過半數所有權人同意書,才能幫你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

公部門說是為了擔心有爭議,所以要以多數決作為標準。

張洧齊一怒之下投書媒,第三天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副處長南下恆春溝通,卻變成了要全部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才能能召開。

「怎麼現在又變成了全部?」

拿到全部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書,就像重修恆春古城一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塊土地屬於他已經過世的曾祖父,子孫後代依法具有所有權的人共有36位。

張洧齊親自前往屏東縣政府陳情,由黃肇崇秘書長接待,經文化資產保存所主任王文章再次確認之後又變成需要一半,翻閱了文化資產保存法法規之後才知道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九條:主管機關應尊重文化資產所有人之權益,並提供其專業諮詢,並沒有規定要多少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書,法規彈性是為了讓文化資產審議過程能夠平衡,如今卻變成一種阻擋文化資產審議的門檻。

問題又來了:並不是所有老房子都可以成為古蹟的,要做歷史調查來向文化資產審議委產數值得保存的價值。

文資審議委員會等候室,厚厚一疊資料與忐忑不安的心情,十分煎熬。﹝寇延丁提供﹞
文資審議委員會等候室,厚厚一疊資料與忐忑不安的心情,十分煎熬。﹝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各種學習研讀調查取證,變身恆春歷史古建專家,此後各種變身遊戲一直在繼續。報告交上去,問題又變「他們又說報告不錯但需要一個再利用計畫。因為政府非常關心一旦被認定為古跡,怎麼保護,怎麼利用的問題。」

張洧齊又變成文史推廣者,邀集一群年輕朋友花了三個月撰寫一份營運計畫書。:「他們說的似乎都有理,但是,你是人民的政府哎,遇到事情,你應該幫助我們,而不是不停地給我提問題,我給你解決一個,你就開一個新的難題給我……」

懷孕三個月的雅琳忍受著身體不適,一路陪伴洧齊﹝寇延丁提供﹞
懷孕三個月的雅琳忍受著身體不適,一路陪伴洧齊﹝張洧齊提供﹞

不管張洧齊怎麼七十二變,但最終的結論還是需要讓他拿到至少過半數的同意書。

一百多年下來,張家子孫分佈在全世界不同地方,洧齊拼了命地跑,終於拿到了19個人的同意書,過半數。

本來以為,認定古跡的標準應該是古跡自身的價值。現在還需要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拿到過半數同意還不算完,因為36個人裡有一個人反對認定為古跡。雖然他在這一千坪中的執分只有1.8坪,但政府說有人反對通過的機會就不大。

南北奔波,疲於應付各種問題,因為對程式與法規的陌生,走得很辛苦﹝寇延丁提供﹞
南北奔波,疲於應付各種問題,因為對程式與法規的陌生,走得很辛苦﹝張洧齊提供﹞

中間經歷了無數的問題,張洧齊寫電子郵件不回、打電話找人幾乎都找不到,好不容易接了電話,原本的承辦人員回答是「我已經轉組了,轉到了無形資產組,這事已經不歸我管了。」

「請問有承接這事的人嗎?」——有。

「請問是哪位?我要找她。」——她不在,出去研習。

「請問多久回來?」——要一個多月。

「請問有沒有代辦的人?」——有。

張洧齊要找代辦,對方讓他留下電話號碼打回去,但是這個電話永遠沒有打。

故事這麼講的話一年也講不完,按臺灣的法律,從提出申請到確認是否列入古跡作業時間不超過三個月,但他們用了一年,中間種種詭異讓人不禁一次次想到「現實魔幻主義」這個由我生造出來的詞,明明都是真實經歷,但把這樣的故事講出來,怎麼聽怎麼魔幻,專門編都編不到這麼離奇:「7月9日,我透過縣長信箱寫陳情書,文資所終於回了……回信的是最初承辦人員……『我寫了兩次縣長信箱,怎麼都是您回了?北門祖厝業務不是換人了嗎?』……『因為我對案子比較瞭解,所以就幫忙回一下信這樣子。』

幸運的是在許多朋友及縣政府長官幫忙之下,古厝順利在2016年7月20日公告歷史建築,然而並沒有因此免除土地開發的強拆,絕望的張洧齊2016年7月又有了新的希望。一連串大法官釋憲,自辦市地重劃法是違憲法律。

他再去找政府,這樁重劃依據的法律違憲。「但是政府又說了,內政部給了一年時間修法,因為牽動利益甚大,任意更動將影響很多地主,因此在內政部修法之前,必須按舊的走……」

張洧齊從頭到尾給我講故事,擺事實講過程,還不時翻出當時寫過的東西給我讀一段,這麼繞來繞去累不累呀?我實在受不了啦:「怎麼讓人越聽越糊塗,覺得有關部門和開發商之間,似乎有某種默契?」

台灣與大陸,區別在哪裡?

竹塹確實不關我事,但我被陷進這個故事裡了。不僅事關公平正義,更想看看臺灣與大陸有無區別,區別在哪裡?

「開發商給地主的賠償是很誇張的。土地強制徵收給地主的價格是公告現值乘以1.4倍。這個公告現值是很低的,但他們開發之後可以賣高價。很多被拆遷的地主就會陷入這樣的情況:房子被拆,但給我的錢,根本買不起這裡的房子。」

我知道土地開發利益巨大到處都一樣,原本以為大陸土地國有,無限政府與強大資本說了算,雖然強大資本哪裡都一樣,但臺灣土地私有可以保障地主權益又是有限政府,沒有想到微妙之處恰恰出在法律上,而且是“程式正義”。那個「面積過半人數過半」的條款妙不可言。

更加讓我驚異的是:不看不知道,台灣的法律真奇妙,一旦開發啟動,不管地主是否同意,都必須為此付錢。民間自辦重劃所有的公共設施馬路排水花費,全部都要由地主共同負擔,施工由開發公司說了算,往往自己做,花很多錢要地主買單。沒錢怎麼辦?很簡單,就把土地抵給他,叫做「抵地費」。

張家族人與土地開發公司在等候室等待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召開﹝寇延丁提供﹞
張家族人與土地開發公司在等候室等待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召開﹝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掰著手指頭一條一條算帳,與一份土地開發有關,開發商獲利至少有三層: 第一是政府的自辦重劃獎勵金,第二是公共設施施工費用,第三是開發後的差價……

開發商志在必得,明白告訴張洧齊:「你拖不過我們的,我們在台中的項目一個就是一兩百公頃,恒春這一片只有一點六公頃,我們不怕你拖……」

張洧齊七十二變上天入地把所有能做都做了,就開發程式瑕疵找重劃科,就張家古厝的古跡認定找文資所,還就竹塹範圍裡的野生動物申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環境,以護樹名義找農業處……總之,想盡了辦法就是想把竹塹劃出重劃區:「甚至請到了著名的人權律師詹順貴,他現在是臺灣環保署副署長。但他也說,處理過那麼多重劃案,十件輸九件。一旦‘依法’啟動了你就擋不住。除非以戰逼和。一直盯著這件事情,跟他拖,拖到開發商覺得利益受損划不來,才有可能妥協。」

以戰逼和,好唬人的一個詞。其實,一共也沒有多麼大點兒的事。

張洧齊和一眾拼命抗爭的張氏子孫以及聞聲而來的更多人,並不是要阻止整片土地開發。他們想保下來的,只不過是小小一片竹塹,不過幾十坪。而且,他們要保住這個古跡,還願意與他人、為社會共用。

只要開發商放過幾十坪的這一塊竹塹,該怎麼開發就怎麼開發。如果保留這樣的一處古跡,讓這個社區裡有一處一百多年的私家花園,地價也還可以升值,可以兩全其美,共贏。

這是全台僅存的一處百年竹塹,不僅是文物,也有可能帶來旅遊和經濟效應,對政府于公眾于遊客于商家都有益,可以多贏。

如此說來,保住竹塹,應該不是一件多難的事兒。

我自己陷在竹塹的事情裡,還忍不住再三再四攪擾朋友也拉他們下水,不只關切「能不能保住」。竹塹事小,但竹塹不僅可以穿起張家的歷史、恆春歷史、台灣歷史,也穿連起人與人關係、社會組織網路的因應,回應到「竹塹關你屁事」、「台灣關你屁事」一類問題,讓我從中看到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看到臺灣與大陸的同與不同。竹塹只是一個由頭,串起太多臺灣故事,不過眼下必須打住,留待下回分解。

台灣有很多風景,很多故事,我要慢慢消受。

*作者為自由作家、紀錄片獨立製片人。著有《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行動改變生存--改變我們生活的民間力量》、《可操作的民主》等著作;先後建立了「北京手牽手文化交流中心」、「泰安愛藝文化發展中心」等公益組織,發起了「北京水源保護基金會飲水思源愛藝文化基金」。最新作品《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沈默的中國人》,(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