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反思(5):12年國教的嚴峻挑戰

2014-02-02 07:34

? 人氣

12年國教即將上路,但很多人擔心學生負擔加重而競爭力反而下降(取自維基百科)

12年國教即將上路,但很多人擔心學生負擔加重而競爭力反而下降(取自維基百科)

以前有9年一貫課程,現在有12年國教,都引起很大爭議。2002年我到教育部時9年一貫新課程已啟動實施一年,真的是硝煙四處,還曾成為總統大選的攻防議題,很多人都說會讓國力下降,我身處其中發現真的還有可改進空間,著手修改,但心中還不能完全篤定,一直要到2008年公布的TIMSS2007與 TIMSS2003的比較結果(2007年成績來自使用新教材的國二學生,2003年成績則為使用舊教材者),台灣國二生的數學與科學成績在國際排名上,與過去用舊教材的測試時代相比,反而各往前調升一名,他們就是用九年一貫新教材的學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類測試需要等候一陣時間,等到結果出來才真正鬆了一口氣,但那時我已離開教育部四年了。

十二年國教現在面對的問題,與我當年所碰到的困難處境,並無兩樣,祇不過問題性質不一樣。癥結在於台灣經常是在不另外多籌資源或沒用對地方的情況 下,進行教育調整,但這類調整本質上是零和遊戲,改了以後,對中後段的有利就傷了前段,反之亦然,所以必須另籌資源來補可能受傷的一方,才不致顧此失彼引起爭議,教育要追求的是人人受益,而非在做革除既得利益的工作。

但是,台灣在這件事情的作為上是有困難的,因為台灣基本上已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右派社會,雖然在教育與醫療上常保有左派理想,但卻一直無左派措施(如國家稅賦祇占GDP 12%左右,快要成為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而且還每況愈下),所以在做改革措施時資源不足,常有顧此失彼情事發生。因此我常主張教育政策與措施的制訂不能急,要先尋共識或找好資源,實施時則不能求速效,應穩紮穩打一路評估。教育事務之推動不同於救災及重建,後者不是零合遊戲,而是「不能再差」,所以要快要有效率,早一日完成就是早一日積功德,教育則不是這樣做的,也不應該這樣做。

有些人最有興趣的是追究責任,想知道誰應該負責,其實弄清楚資料以後就知道這件事情的歸責,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以大學數目不合理增加與經營問題為例,台灣生育率的下降從1998年開始,自此10年內出生人口降至原有的三分之二。大專院校數量卻在此一時期不當地全面性增加(在1996~2000年間大專院校的數量從67所增加到127所;2001~2010年由135所增加到148所)。2016~2026年這個時期將是這群生育率降低後的出生人口,到了18歲可以進入大學就讀的時間,因此,這個相互影響的負面效應,即將於此一時期顯現。目前台灣高教體系學校的淨在學率約為七十%,幾乎高居全世界前三名。因此,從2016年到2026年降低三分之一的大學容量,將是解決這個困境的必然方式。

2000~2011年間, 高教體系學校的淨在學率從38% 升高至70%,但對應的高等教育經費是不足的(2000年高教投入中,公部門占0.5%GDP,私部門則為0.8%;2011年高教投入中,公部門占0.94%,私部門則為1.15%。雖然台灣在整體高教經費的投入高於2.1%GDP,多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但由於台灣對高教體系學校中的研究多元支持,與國際先進國家比較,相對有限,這情況更會因為過去20 年中,國際競相增加投入高等教育經費,而使得本國高等教育經費不足問題更加惡化。

整體台灣高教留學人數則是相對穩定的,雖然高教的淨在學率已由38%到70%翻升兩倍,但從2000~2010年間每年均為約三萬二千人出國留學。出國留學生人數未見增加,是因留學生應增加數已由進入國內研究所的學生數所取代,碩士班由70039人增加到184113人;博士班由13822人提高至33686人。

高教資源貧困與素質下降現象必須盡快予以糾正,同時也必須正視以下幾項與大學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

一、大學規模相對趨小,148所大學中有62所的專任教師少於300位,專任教師數超過1千的僅有台大(2千)與成大(1千2百)。

二、留學生人數並未因大學生數量增加,而呈比例升高。

三、研究生在過去十年之急速成長,必有待於大幅教育投資,才足以支撐對這些優秀年輕人所作之良好的人才培育工作。

四、提出更具積極性之國家計畫(白皮書、特別條例等):如1995年澳洲的國家競爭政策(National Competitive Policy of Australia)與2006年的美國競爭力行動計畫(American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 of USA)。

五、提出標竿國家:日本與荷蘭,並以南韓為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

六、注意中國大陸市場的吸引力:中國大陸以具競爭性的條件招募世界各地具科學訓練的優秀華人年輕學者與科學家,尤其是美國。本國農業、科技、社會科學和管理部門的專家更容易被這些激勵方案所吸引。這些競爭對我們都是嚴峻的挑戰。

*作者為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編按:黃榮村校長過去一直關切教育改革議題,在他即將自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任內退休之際,他整理畢生學思歷程,對台灣當前大學教育提出深刻反思,其新著《大學的教養與反叛》於2月由印刻文學出版,《風傳媒》摘錄「教改反思」系列五篇,自29日起連續刊出,今日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