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國機國造─延續數十年持續努力的成果

2017-02-16 06:50

? 人氣

相對於雷達系統的持續開花結果,國機國造在IDF之後就中斷許久。民國70年開始高性能戰鬥機原型研發,民國77年第一架IDF原型機出廠。在民國81年服役之後,就一直沒有再看到有新一代戰機的全新研發投資案進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導生產型單座經國號戰機。(來源:Chang-Song Wang/維基百科)
先導生產型單座經國號戰機。(來源:Chang-Song Wang/維基百科)

如今在國機國造政策下,空軍於民國106年1月1日正式編成「空軍航空科技研究發展中心」,航發中心再次復活,以引導我國航太科技研究及武器系統自製的需求方向,督導國機國造及研發設計下一代戰機。國防部公佈之「國機國造之機會與挑戰」報告中也提到「我國在20年內無法獲得先進戰機,必須在IDF研發能量流失前儘速啟動高教機研製,以凝聚下一代戰機研發能量。IDF時期之研發工程師現多已逾50歲,面臨人才流失風險」。

民國106年2月7日,空軍與中科院共同簽署委製協議書暨合作備忘錄,國機國造正式啟動。由中科院擔任國造高教機計畫的承包商,將與漢翔航空工業合作,預計生產六十六架。國防部並已決定,將採用漢翔航空工業公司XT-5藍鵲高教機設計。

國防工業研發專案,因為都是要求做現在做不到的事,所以風險甚高,不太能掌握預期的結果。很早以前,聽過一種說法,說美國國防研發專案,如期完成的約三成,如期又質的大概不到一成,更別說超過預算這事了。就像美國的F-35,也是又貴、又延期、問題又一堆。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些都是會解決的。不像生產製造專案大都能夠按部就班的進行,有這些不如人意的事,就是國防研發專案的本質,一切都是靠錢、人、時間堆砌出來的。還常常有人把關鍵元件同時交給兩三組人重複研發,寧可多花錢,就都只是為了要買保險而已。

要有點耐心來持續灌溉,十年是基本單位。一旦中斷,人散了,那也就前功盡棄了。以後再重來,就是要從零開始。所以持續投入資源,延續研發成果,是國防航太工業發展的重要原則。大錢都是花在生產上的。至於要不要買國造品,那就要看做出來的東西有沒有競爭力,還看你有沒其他選擇。但持續花小錢來開發先進原型,甚至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縮小版,都是持續練兵的方式。只有持續匯集產、官、學的努力,讓最新的原理研究能開發出新產品來,同時也培養大量對航太科技有熱忱的人才,才能應付未來太空世界科技的挑戰。

*作者為提供雲端理財機與雲端教學服務之CubicPower.idv.tw創辦人。曾服務於緯創軟體、英商路透社等金融與科技單位從事金融軟體開發專案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