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內四名學生尋短 香港該如何防止「學生自殺潮」?

2017-02-14 14:00

? 人氣

近日三起自殺案的死者分別是13、15、16歲的中學生。(BBC中文網資料照)

近日三起自殺案的死者分別是13、15、16歲的中學生。(BBC中文網資料照)

香港周日(2月12日)又發生一起中學生墜樓事件,這是八日內發生的第四起。繼去年「學生自殺事件頻傳」後,教育局高度關注,但為什麼悲劇仍持續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日上午,一名15歲男學生被發現墜樓身亡,香港媒體報導,死者沒有留下遺書,據信「課業壓力」為自殺主因。2月5日、6日相繼有兩名中學生墜樓身亡,8日一名中學生欲輕生被及時阻止。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對BBC中文網說,學生在這個時間點自殺,可能與假期之後要重新面對考試、課業壓力有關,這和去年的情況類似。而和去年不同,也不希望相同的是「模仿效應」。曾展國認為去年造成許多學生自殺,可能是模仿效應造成。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周一公開回應近日事件,認為「學習壓力」是主因之一。他稱這段時間的自殺案件可能和假期後要重新適應學校、應付考試有關,也可能是學生有情緒病、人際關係等問題。

葉兆輝表示,造成自殺的原因複雜,擔心社會將學生自殺事件與特定議題掛勾,例如需要許多演練而被社會詬病造成學生極大壓力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但葉兆輝認為如果能放鬆TSA,或可減低學生壓力。

往例檢討是否有效

去年3月在九天內超過六起11至21歲學生自殺,引發社會關注,由學者、社工、精神科醫師、青年、教師等21名社會不同界別人士組成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因而成立,深入研究香港2016年的學生自殺案例。去年11月7日完成最終報告呈交給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報告指出,學生自殺行為是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影響而成,委員會分析71起自殺案件,稱學生自殺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因素、家庭關係和適應問題、朋輩關係問題、學校適應問題和學習壓力,與教育系統並無明顯和直接關係。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對報告非常失望,認為錯失檢視教育制度時機。

曾展國則認為政府、教育局檢討內容不夠具體,檢討完後也沒有具體的措施被落實,「做不做根本沒有人知道,也沒有可以跟進的地方。」他認為教育制度對學生自殺的影響不應被低估。社會整體都要檢討。

香港居住空間狹小、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對人們心理健康確實造成影響。曾展國認為,學生選擇以跳樓方式結束生命,除了「下定決心」而採用「無法回頭」的激烈手段外,傳媒報道的模仿效應也是因素之一。

課業壓力導致?

香港學生(資料照片)
香港學生被認為承受很大的課業壓力。(資料照片)

根據香港媒體報導,近來三起造成學生身亡的自殺主因都是「課業壓力」,委員會的報告則認為「學業壓力並不必然導致較高的自殺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