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經濟學人雜誌刊登臺灣學者的研究貢獻

2017-02-18 06:40

? 人氣

現在,大家可以相信我要宣揚政大國貿郭教授學術成就的誠意與決心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術研究論文的三大類別

學術研究社群或文化可區分為三種世界:第一種是全力追求績效表現,將學術目的擺旁邊,在論文故弄玄虛、故佈疑陣,打賭主編怠惰,可順利量產,也降低被讀者抓包風險。第二種是盡職於探索真理、傳遞知識;對於探索的可能成果,只有在順利向學術社群(期刊)呈現後,就被視作學術績效的肯定;任何對累積知識有些微貢獻的表達,都有機會收錄在期刊或國家圖書館的知識庫;至於是否有用?正如同大隅良典說的,可能在百年之後才知曉。

第三種算是第二種的子集合,不但盡職於探索真理、傳遞知識,而且研究成果立即被國際重要媒體注意,或被政府政策採用。政大郭教授的案例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經濟學人》雜誌報導臺灣學者的研究貢獻,刊登在2014年第412期的第66頁,網頁報導的標題如圖1所示。我在下文簡述內容,也做一些補充。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摘要

北京奧運在2008年8月8日8點8分開幕。中文的8意味「繁榮」,4帶有「死亡」的發音。很多華人世界的大樓沒有四樓,而是從三樓直接跳到五樓。這個迷信似乎無傷大雅,卻被四位學者證明是導致台股指數期貨交易人賠錢的迷信。

臺灣加權指數期貨價格尾數是0至9,郭教授的論文定義迷信指數等於尾數8限價單減去尾數4限價單的比率,然後發現散戶的迷信指數顯著高於機構投資人的迷信指數。再將投資人依據迷信指數程度分成五個序組,說明迷信指數愈高者,期貨交易損失愈高。(所謂限價單,例如下單說要買在9500以下價格,或要賣在9506以上價格,有別於立即成交單。)

這個研究成果呼應,散戶因為過度自信與偏見等因素,導致機構投資人利用演算法交易(程式交易)等方法,利用散戶的弱點獲利。

圖3: 郭維裕被MS接受論文的Figure 1,上圖是散戶下單價格的尾數分佈,中圖與下圖分別是國內與國外機構投資人的限價單尾數分布。(取自SSRN)
圖3: 郭維裕被MS接受論文的Figure 1,上圖是散戶下單價格的尾數分佈,中圖與下圖分別是國內與國外機構投資人的限價單尾數分布。(取自SSRN)

另一篇關於取整數價格的偏好

首先,我為《經濟學人》的報導補充郭教授論文內容的「Figure 1」(如圖3所示),以說明散戶偏愛8,機構投資人卻不會迷信的事實。

郭教授研究的樣本期間是2003至2008年,標的是臺灣期貨交易所提供的逐筆下單資料。另一篇先完成的論文,研究投資人偏愛取整數(rounding numbers)價格下單的行為(如買在9610是取整數,買在9611或9614等,就非取整數),已經在2015年刊登於RFS。郭教授定義認知能力限制(cognitive limitation)指標,等於投資人以尾數0(取整數)下限價單的比率。也就是說,對價格尾數0偏愛的行為,是一種認知能力的限制。研究結果揭露散戶偏愛取整數的比率,顯著高於機構投資人(圖4是Kuo, Lin, and Zhao (2015)的網際網路附錄)。而且,愈是偏愛取整數者,愈容易賠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