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請堅持「是什麼,就說是什麼」!

2017-02-11 07:10

? 人氣

就任迄今,蔡英文總統民調不斷下滑,能不說真話告訴她問題在哪裡嗎?(蘇仲泓攝)

就任迄今,蔡英文總統民調不斷下滑,能不說真話告訴她問題在哪裡嗎?(蘇仲泓攝)

2月3日傍晚,行政院宣布內閣局部改組,更換四個部會首長,算是對社會近半年多來的呼籲做出了回應。當天午夜時分,臨睡前,我在臉書寫下內心的感慨:「這樣一個內閣小改組,我覺得這個總統根本不知民之所欲。」雖然只有一句話,卻引起臉友迅速熱烈的回應;隔天,媒體也跟進作了報導,雖然有些添油加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總統上台九個月,台灣社會觀感如何?兩個字:很糟。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持續性的研究,蔡英文總統民意支持度已從剛上台的69.9%,大幅下滑到33.8%;民意不支持度則從剛上台時的8.8%,一路竄升到54.4%。目前是,不支持度高於支持度20.6個百分點。這生冷的科學數字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

我曾試著給「總統蜜月期現象」一個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根據兩項標準,我們可據以判斷「總統蜜月期」是否繼續存在。第一,總統民意支持度(或總統施政認同度)高於百分之五十;第二,總統民意支持度減去民意不支持度大於百分之二十。根據這兩項標準,蔡英文總統的蜜月期大約在上任一百天的時候就結束了。接下來五個月,民意對蔡總統處理國政方式的反應越來越糟,頗有大江東流一去不回頭的態勢。換句話說,蔡總統與台灣社會或人民的蜜月期不但早已結束,而且目前正處在「鬧家變」時期。

台灣社會原本對蔡英文總統的上台有美好的憧憬,對她的期望很高。有人期盼她當英國柴契爾,有人期盼她當德國梅克爾;簡單地說,當一個世界級的女性政治領袖。去年三月,我也曾在一個扁時代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雲集的場合,公開期許她珍惜眼前的機會,提出「蔡英文主義」,打造「蔡英文傳奇」,就像「柴契爾主義」一樣。但從眼前台灣社會人心不滿、焦躁、浮動的景象看來,人們原有的美好憧憬已經逐漸幻滅。對許多人來說,特別是一生或半生投入台灣民主運動的人,這樣的演變是不可思議的、不敢相信的、不能接受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一個問題:「2016年民進黨不但重返執政,而且完全執政,行政與立法大權在握,主要競爭對手國民黨已經奄奄一息,中國共產黨則冷眼旁觀、偶而搞個小動作洩憤,在這種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受七成人民(約等於1330萬成年人)擁戴的蔡英文總統為什麼有這種令人扼腕嘆息的表現?」

20170203-勞動部長林美珠(顏麟宇攝)、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顏麟宇攝)、科技部長陳良基(顏麟宇攝)、衛福部長陳時中(取自台北醫學大學網站)。(顏麟宇攝、取自台北醫學大學網站/影像合成:風傳媒)
內閣改組,人民卻無感。左起:勞動部長林美珠(顏麟宇攝)、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顏麟宇攝)、科技部長陳良基(顏麟宇攝)、衛福部長陳時中(取自台北醫學大學網站)。(顏麟宇攝、取自台北醫學大學網站/影像合成:風傳媒)

內閣改組原本是一帖良藥,可幫已陷入嚴重執政困境的蔡政府打一劑強心針,讓已經消沈的台灣民心重燃希望。但這次內閣小改組,不動大部會,只動小部會,不痛不癢,人民無感,難怪社會反應不佳,執政當局只能窮於辯解。正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最近民進黨內出現一個聲音,值得留意。一位知名的資深民進黨員最近公開呼籲,大意是「賴清德應直攻2020,而不是選新北市長」。這樣的聲音出現在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上台不到九個月,令人驚訝。陳水扁前總統公元兩千年上任,完成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執政,在「朝小野大」的艱困處境下,推動各項改革,過程備極艱辛,但主政四年未聞黨內有人要競爭大位。蔡英文總統領導這個國家不到九個月,在完全執政下,黨內卻有人放風聲勸進賴清德,這個當紅炸子雞,挑戰2020黨內總統提名,將現任總統視若無睹;如非總統聲望低落到一個程度,這種聲音不可能出得來。這只是一個跡象,一個民進黨正在「鬧家變」的跡象,但是一個值得整個執政當局關注的跡象。

賴清德擔任開場打者。(台南市政府提供)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認為,賴清德應該直攻2020年總統大位。(台南市政府提供)

且不管未來誰當家,更重要的其實是台灣的民瘼、民情、民怨、民意與民心有沒有人在意。猶記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所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台灣最高執政當局,居廟堂之高,究竟是憂其民多一些?還是憂其敝帚自珍的執政團隊多一些?從這次內閣小改組就可以看出端倪,我深引以為憂。

今年是雞年,大年除夕我曾在臉書留言:「雞年我的座右銘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願吾朋友,勿草草人生。』自勉也勉勵友人、學生。我年輕時喜歡讀殷海光文章,並深受其影響;我深覺,台灣這個社會不論是哪一黨或各行各業,都應培養一種正直、誠實的美德,是什麼就說是什麼;千萬不要把是什麼說成不是什麼,或者把不是什麼說成是什麼。只要社會形成這種鼓勵『正直、誠實』的浩然正氣,自然可以導正政治過程的諂媚阿諛、逢迎拍馬、旁門左道、工於心計、不正常自戀、或其他邪風、陰風、歪風。有人說:『我不應該批評自己人。』甚至,有人懷疑我批評的動機。我願引『詩經黍離』以明志:『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