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 美中如何談判「上海公報」的「一中政策」?

2017-02-12 07:10

? 人氣

2月26日,在從北京去杭州的飛機上,國務卿羅吉斯才拿到了草案。羅吉斯對尼克森表示,「聯合公報」不理想。他把一份由助理國務卿葛林準備的單子交給尼克森,列舉出「聯合公報」中應該修改的地方,竟多達15處。季辛吉認為羅吉斯和葛林的激烈反對是「吵吵鬧鬧」,但「無足掛齒」。可是,尼克森覺得,他不能忽視國務院的意見,也不能帶領一個意見分歧的代表團回國。尤其是葛林在「一個中國」的文字中發現了危險,葛林指出,講「所有的中國人」並沒確切反映事實,因為臺灣的居民只有少數人自認是中國人。如果「所有的中國人」指的是社會上、文化上、種族上的華人,那麼幾乎島上每個人都可歸進這一類,可是這一多數人並不同意臺灣屬於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月26日晚10點,季辛吉在杭州緊急約見喬冠華,提出羅吉斯對「一中政策」表述的三點修改意見:第一,把「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一句中的「所有中國人」改為「中國人」;第二,把「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中的「立場」刪掉;第三,「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一句中,在「中國人」前面加上一個定語——「臺灣海峽兩岸的」。喬冠華向周恩來請示後態度強硬地表示,這份尼克森首肯的草案,也已經在2月26日清晨獲得毛澤東的批准,但美方卻又提出這麼多重大的修改,若美方堅持這些修改意見,那麼,這份「聯合公報」恐怕難以按時完成並簽署。喬冠華痛罵季辛吉竟然暗示在臺灣有人可能不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或是不覺得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季辛吉退讓了,有關美國「一中政策」的表述沒有做任何改變。2月27日清晨,中美雙方批准了這份「聯合公報」,2月28日,雙方在上海正式發表的這份「聯合公報」(故又稱「上海公報」),確定了中美新關係的開始。

過去四十五年來,美國的「一中政策」不是出於對中國的同情,而是基於對中國實力與意圖的估計,從美國所處現實出發、為美國國家利益設計的。它反映了1970年代的景況,正如1972年1月6日毛澤東所言「基本問題是:無論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不能兩面作戰。」美中這兩個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完全不同的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分歧,而戰略利益促使它們走在一起。當時雙方都需要進行戰略收縮,以便集中精力對付主要敵人蘇聯。但是,2017年的現況與1972年的景況大不相同,1972年2月,尼克森出發去北京前,季辛吉告訴尼克森「他們同俄國人一樣危險。事實上,在某個歷史時期,他們會更加危險」。對於美國而言,「20年以後,您的後繼者如果像您一樣明智,就會倒向俄國人那邊來對付中國人。」而且,季辛吉深信「如果中國更強的話,它就不會這樣一心一意地尋求同我們改善關係了。」季辛吉認為,中國的領導人是「最不動感情的推行均勢政治的人」,他們諳熟中國悠久歷史中「以夷制夷」的方略。「上海公報」發表45周年後,季辛吉預期的那個新「歷史時期」來臨了嗎?川普的真正目的可能不僅是為了重新談判美中貿易關係,崛起的中國希望重新建構亞太國際體系,而美國不能容忍中國在亞太地區與之爭霸,這才是美國新政府要重新審視「一中政策」的原因。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