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的華爾街】習大大很煩》先別管新冠肺炎,你知道中國人口老化可能比台灣還快嗎?

2020-01-22 15:04

? 人氣

中國出生率連續下滑,老化的人口結構將嚴重影響經濟。(AP)

中國出生率連續下滑,老化的人口結構將嚴重影響經濟。(AP)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中國2019年的GDP年增率公佈結果:成長6.1%、成功保住了6%,先別高興太早,中國眼前最大的敵人並非武漢肺炎或者川普,而是「沒有人」。華爾街日報示警,盡管中國在四年前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南轅北轍地開始鼓勵生育,但一胎化政策實施近40年,徹底改變人口結構,更留下破壞勞動市場的後果,即使如今大力「催生」,人口出生率連續下滑局面仍難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爾街日報援引凱投宏觀經濟研究指出,照中國人口出生率下滑的速度判斷,經濟活動中製造業和服務業連帶萎縮的情況將日益加劇,到2030年將會導致中國每年減少0.5%的GDP。畢竟城市物價飛漲、女性教育程度上升等因素疊加在一起,都使得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在這個人人自保都來不及的時代,中國女性如要升遷,懷孕將是威脅、扣分,而不是加分,受訪者更斬釘截鐵對記者強調:「中國女性生孩子,絕對會害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雖然有些大企業如攜程網開始提供女員工免費「凍卵」服務,但這種貼心設計畢竟鳳毛麟角,從退休金破產到長照、缺工危機,中國人口結構急遽收縮的困境,現在才剛剛開始。

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好奇怪!非洲豬瘟肆虐,中國雞蛋價格為什麼腰斬?

非洲豬瘟疫情難控制,中國豬隻數量減少1/3,衝擊全球市場。(AP)
非洲豬瘟疫情難控制,中國豬隻數量近一半,衝擊全球市場。(AP)

吃不到豬肉,中國的雞肉羊肉牛肉和雞蛋這些替代品,價格不是應該大漲?怎麼反而下跌了?這是筆者一開始的疑惑,畢竟,全中國有將近一半的豬隻已經不見了!

原來,還是政府伸出這隻有形的手所導致。華爾街日報披露,繼2019年連續11個月豬價大舉上漲之後,12月終於因為中國政府把冷凍庫存大舉釋出、以因應即將到來的年節,加上中美貿易戰告停之際,中方向美方採購更多豬肉及其他肉品,導致豬肉價格下跌。以往接近春節期間,鮮雞蛋期貨價格本就會回檔、因為食品廠商陸續停工、給員工回家過年,但今年中國雞蛋下跌幅度特別大、將近45%,更顯得市場情況不尋常!

華爾街日報的解釋是,正因為具有替代效果的雞肉、雞蛋先前已經累積可觀漲幅,這次回檔才會看來特別嚴重;此外,當個雞農的照顧難度遠比豬農來得低,非洲豬瘟疫情也讓不少中國農民改行養雞,無形中供給量大增,也造成此次蛋價大跌。看來做任何工作都一樣,想要得到更好的收益,就不能和其他人做一模一樣的事!

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厲害了特斯拉》馬斯克真的能讓你發大財?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日前由執行長馬斯克發表最新貨卡車款,卻在測試途中出了點差錯。(AP)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日前由執行長馬斯克發表最新貨卡車款cybertruck。(AP)

「漲多是最大的利空」,這句話很多人聽過,可惜,相信的人不多。我只擔心,現在的特斯拉,可能正面臨這種最後噴出的狂熱期?

華爾街日報報導,2019年特斯拉表現宛如雲霄飛車、從低谷直衝高峰,能夠死死抱牢持股的散戶大概很少!畢竟去年初公司還在痛苦的裁員、罰款,虧損更是如影隨形,緊接著公佈由虧轉盈,然後推出造型與眾不同的cybertruck,話題不斷引爆,股價於是水漲船高、從2百多美元直衝5百多美元!目前更持續穩坐美國史上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寶座。

對手上還有部位的特斯拉股東而言,這家公司股價現在肯定是最低點,上海超級工廠產能開出更是將橫掃中國電動車市場。但它有沒有可能讓人大失所望?當然有可能!華爾街日報警告,Model 3在美國早已供過於求,相形之下特斯拉目前以2022年獲利計算的37倍本益比是貴得驚人:福特和通用(GM)汽車聽起來就讓人沒趣、本益比也各只有特斯拉零頭,但這兩家老車廠合計的獲利可是特斯拉四倍之多。

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學測考完填志願》美國第一、第二熱門職缺都跟AI相關,選這行就對了!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人工智慧相關職位需求大增。(資料照,AP)

人工智慧的發展早已超乎我們的想像,電影「機械公敵」的場景重現在真實生活中,也許只要再幾年的功夫。無論人工智慧是敵是友,你都該先徹底瞭解它,畢竟在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之際,已經創造出許多工作機會。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最大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公布,自2015年以來人工智慧學家的需求率高達年增74%,幾乎兩年就翻一倍!

人工智慧職位需求到底有多龐大?從LinkedIn數據顯示,相關職缺總數已經連續三年蟬聯職業招募榜首,第一名為人工智慧專家,第二名為機器人工程師,從電子製造業、教育甚至到金融服務業,你我生活早被人工智能一點一滴「滲透」,像是虛擬導師、電話客服專員,都是逐漸被取代的職位,但在此同時,人類也不斷因為AI興起出現新的、收入可觀的職缺,例如「機器學習工程師」的基本年收入至少14.6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福利。看來不管是高中生、社會新鮮人亦或是想轉職的職場老鳥,已經不僅是眾人口中的趨勢,更是個強勢席捲各行各業的熱門潮流。

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本文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是資深科技人、媒體人及金融人。國家元首、各國央行官員、財星500大企業領袖,都是他們往來的對象。各類國際新聞報導獎、亞洲財經獎,也曾經是他們的囊中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