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伸觀點:亞洲盃資格賽陣容大解析 新生代球員接班,中華男籃換血趨勢逐漸明朗

2020-01-22 08:30

? 人氣

三、防守強度和投籃:

國際賽考驗最重視兩項個人技術,一是防守(強度),二是投籃,第三就是持球能力(突破、單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管旅外、SBL、ABL還是UBA大專球員,防守強度的提升和個人防守能,一直是最終選材和要求重點,投籃穩定性則是潛在能力,這是決選重點。外籍教練、本土教練都一樣,他們看重的是防守、速度、投籃能力和持球員能力。

這些個人能力和技巧都需要在一個高強度聯賽和競爭中養成,現在國家隊組訓時間都很短,最多4-6周,短則可能2-3周就要組成完成,因此球員的自我成長和成熟,提升防守強度、投籃能力更為重要。這是平常中華隊教練團就要做的功課和要求,尤其是針對年輕球員的要求與追蹤。

目前我們的組訓過程和規畫都很正常,但強度、競爭力和球員個人能力、組合還無法掌握。

四、總評:

先求有,再求好的「歸化球員」原則和標準,我並不認為對中華隊眼前競爭力和實力、戰績能有多大提升。

有NBA背景和選秀出身的長人鋒線,也未必就適合打國際賽。就像目前在費城76人隊210公27歲中前鋒Norvel Pelle,5年前曾經效力SBL達欣,他有超強爆發力和身材體能,在NBA也有機會成為二線替補長人。但他不會投籃,沒有背框進攻能力,除了擋拆灌籃,進攻技巧單一,打國際賽作用和能力都很有限。

南韓歸化球員200公分羅健兒在國際賽擺明他就是有30分+15籃板能力,日本歸化球員210公分Nick Fazekas雖然35歲又很慢,但有經驗、會投籃、擅策應、有高度,他在國際賽作用和能力一點都不輸羅健兒。這種典型和能力歸化球員,才是能提升中華男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的第一選項。

如果只是第二或第二選項,身高、能力都不是最頂尖,先有再說,那就讓本土球員去拚去搶去磨,因為作用真的不大。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加入風運動LINE,嚴選好文一次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