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伸觀點:亞洲盃資格賽陣容大解析 新生代球員接班,中華男籃換血趨勢逐漸明朗

2020-01-22 08:30

? 人氣

從亞洲盃資格賽名單來看,有年輕球員逐漸接班的趨勢。(資料照,余柏翰攝)

從亞洲盃資格賽名單來看,有年輕球員逐漸接班的趨勢。(資料照,余柏翰攝)

2021亞洲杯資格賽中華男籃19人培訓名單確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鋒:曾祥鈞(204)、謝宗融(198)、林郅為(201)、陳冠全(197)

前鋒:蘇奕晉、周柏臣、黃聰翰、黃泓瀚、胡瓏貿

後衛:呂政儒、李啟瑋、黃鎮、吳永盛、周儀翔、于煥亞

控球:陳盈駿、蔣淯安、賴廷恩、彭俊諺

中華男籃總教練Charlie Parker(外籍教練),助理教練顏行書、陳國維、范耿祥、楊哲宜。中華男籃亞洲杯資格賽與大陸、日本、馬來西亞分在B組,賽制與世界盃資格賽一樣,各隊將在主、客場各出賽三場,三階段賽事分別在今年2月、11月和2021年2月舉行。

中華隊首戰2月21日對馬來西亞,次役2月24日迎戰日本,兩場主場都在台北和平籃球館。

除了劉錚,中華男籃最好的球員都在這裡,不管有沒有歸化球員,這支中華隊必須要在最近1-3年打出最好防守和團隊,未來4-5年展現成長和成熟,目標重返亞籃八強。

看著這份名單和教練團,我有很多感觸和想法:

一、教練團:

我一直不贊成用外籍教練,一來是我不太相信來台灣的外籍教練有多出色,二是培養本土教練這才是出路和未來。過去10幾年,在中華隊擔任助理教練+養成的邱大宗、劉嘉發、許智超沒有一個出任過中華隊總教練,許晉哲和周俊三是因為帶領母隊打下SBL總冠軍,才有機會上台。

花10幾年國際賽培養本土助理教練,但他們卻沒有機會到國際舞台試身手,這一點意義都沒有。現在的中華男籃外籍教練薪水可以請2-3名本土總教練,中華男籃就是這20名培訓球員,這就是我們最好精英球員,外籍教練最大特色是給球員信心和無私用人,本土專職領薪總教練,何嘗不也如此。培養本土教練和競爭力才是更重要的事。

二、換血:

年輕、速度、防守、壓迫性這是保證中華男籃競爭力基礎天賦,也是換血的重要性。32歲以上老球員如果體能跟不上,防守、速度要求很難到位,都必須要放棄。除非有休息室、訓練、帶隊等特殊功能需求和能力。

19名培訓名單可以發現,175公分賴廷恩上來了,他有膽識和可塑性,就是外線不穩不靈。因此控球這部分陳盈駿、蔣淯安、彭俊諺三人是精英組合。

鋒衛部分和中鋒有幾名出色年輕人,中鋒曾祥鈞,射手李啟瑋、黃鎮過去一年都有搶眼表現,周儀翔、胡瓏貿、陳冠全是中華隊不動主力,基本陣容和換血趨勢逐漸明朗。

台灣目前最好球員是旅外球員劉錚,他目前不在中華男籃培訓名單,除了他有意願,更重要是CBA大陸職籃浙江廣廈也願意放人,劉錚才有機會在2020年為中華男籃效力,比賽檔期和母隊態度都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

三、防守強度和投籃:

國際賽考驗最重視兩項個人技術,一是防守(強度),二是投籃,第三就是持球能力(突破、單打)。

不管旅外、SBL、ABL還是UBA大專球員,防守強度的提升和個人防守能,一直是最終選材和要求重點,投籃穩定性則是潛在能力,這是決選重點。外籍教練、本土教練都一樣,他們看重的是防守、速度、投籃能力和持球員能力。

這些個人能力和技巧都需要在一個高強度聯賽和競爭中養成,現在國家隊組訓時間都很短,最多4-6周,短則可能2-3周就要組成完成,因此球員的自我成長和成熟,提升防守強度、投籃能力更為重要。這是平常中華隊教練團就要做的功課和要求,尤其是針對年輕球員的要求與追蹤。

目前我們的組訓過程和規畫都很正常,但強度、競爭力和球員個人能力、組合還無法掌握。

四、總評:

先求有,再求好的「歸化球員」原則和標準,我並不認為對中華隊眼前競爭力和實力、戰績能有多大提升。

有NBA背景和選秀出身的長人鋒線,也未必就適合打國際賽。就像目前在費城76人隊210公27歲中前鋒Norvel Pelle,5年前曾經效力SBL達欣,他有超強爆發力和身材體能,在NBA也有機會成為二線替補長人。但他不會投籃,沒有背框進攻能力,除了擋拆灌籃,進攻技巧單一,打國際賽作用和能力都很有限。

南韓歸化球員200公分羅健兒在國際賽擺明他就是有30分+15籃板能力,日本歸化球員210公分Nick Fazekas雖然35歲又很慢,但有經驗、會投籃、擅策應、有高度,他在國際賽作用和能力一點都不輸羅健兒。這種典型和能力歸化球員,才是能提升中華男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的第一選項。

如果只是第二或第二選項,身高、能力都不是最頂尖,先有再說,那就讓本土球員去拚去搶去磨,因為作用真的不大。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加入風運動LINE,嚴選好文一次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