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煥智專訪》不滿派系「搶位子」 他「再渡紅塵」參選2018台北市長?

2017-02-08 08:30

? 人氣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自從2012年民進黨主席之爭後,近期動作頻頻,臉書上打議題,外界揣測其參選台北市長的意味濃厚。(顏麟宇攝)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自從2012年民進黨主席之爭後,近期動作頻頻,臉書上打議題,外界揣測其參選台北市長的意味濃厚。(顏麟宇攝)

蘇煥智出生於臺南縣七股鄉(今臺南市七股區),畢業於台大法律學士、輔大法研所碩士,為黨外運動人士林義雄、康寧祥、張俊宏、姚嘉文等人助選,漸漸接觸黨外運動。曾任台北市議員陳水扁助理、IBM台灣分公司專利律師、立法委員、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台南縣長。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自從2012年民進黨主席之爭後,從媒體上「息影」至今5年,直到近期動作頻頻,臉書上打議題,外界揣測其參選台北市長的意味濃厚。問到最直接是否參選的事,蘇沒有否認,僅表示「的確是要重新再渡紅塵」。不過,隨著他現在多待在台北市運籌,以及正籌劃2018年一場以「議題」為連線的全國6直轄市「區自治」候選人聯盟,可見參選2018年台北市長,已是蘇煥智心中,八九不離十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渡紅塵?蘇煥智可能投身北市長選戰

「我覺得2017年我算是比較積極投入在台灣的政治事務,原因是看到國家競爭力真的是越來越差,社會貧富懸殊化,少子化等議題,我認為,要對得起民主運動過去的使命,的確是要重新『再渡紅塵』」,這句話是否代表蘇煥智將投身台北市長選戰,值得觀察。

20170207-蘇煥智專訪。(顏麟宇攝)
「我認為,要對得起民主運動過去的使命,的確是要重新『再渡紅塵』」,這句話是否代表蘇煥智將投身台北市長選戰,值得觀察。(顏麟宇攝)

至於要以什麼顏色「再渡紅塵」?他說,目前不是那麼重要的議題,「人民的利益被思考討論會比黨的利益這件事情更重要」,他說,應該想到的是人民眾生,與年輕人未來的前途、老人老年會很可憐,「若不思考這些事,就變成黨的利益」,他說,應該結合更多知識份子去思考台灣的政治經濟困境,社會貧富懸殊困境等,這些問題要列為優先。至於是否接收到民進黨內其他派系對他有意參選的施壓?「我沒有派系,其他人也不會理我,其他人認為我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不會理我」。

之所以當前有他口中「再渡紅塵」的從政想法,他說,是延續在大學時期對政治的一種使命感,「我們對政治是一種mission(使命),大學時代對政治是使命,根本不是想選舉的事,因為那些活動的代價都是15年的代價」,他指的是美麗島事件前後,碰政治帶來的牢獄風險,而有意在2018年選舉再出山,就是想延續這樣的使命,因為在他眼中,台灣今日的民主有太多問題。

曾幫林義雄、許信良、蘇南成助選 瞭解民主制度

蘇煥智談起他的從政初始,自稱是非常早期的學運份子,從台大物理系降轉到台大法律,一開始關心的是思想、西方與中國的歷史、近代史等大歷史背景,直到1977年第一次親身參與政治,是幫競選省議員的林義雄助選,也幫許信良、蘇南成發傳單,幫張俊宏監票,然後跟成功大學的學生去聽演講,全國跑一趟後,有了比較清楚的民主政治、政治改革的經驗,發覺以前唸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都是很空泛的,他說,感受到國家社會的進步需要競爭,需要意見表達,才能推動社會進步,也開始花很多時間研究。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20日陪同綠社盟台北市立委候選人范雲拜訪通化市場(蔡耀徵攝)
蘇煥智1977年第一次親身參與政治,就是幫競選省議員的林義雄助選。(資料照,蔡耀徵攝)

蘇身為當時的「異議」份子,電話被監聽,他說,自己開始對推動民主政治有切身的使命感,「那時也沒有想到選舉的事情,只是一黨專政的體制與國會不全面改選,會很務實的去想到這樣的事情」。

美麗島事件 見證群眾運動興起

1977年黨外人士風起雲湧到1979年底美麗島事件發生,蘇表示,自己在過程中,見證到台灣民主運動、群眾運動的興起,看到同學跑路、被鎮壓、被抓,眼見涉嫌叛亂的教師葉島蕾,一關就是15年,「我們那個年代就是很需要很強的使命感與抗壓性,才能去碰政治這個東西」。

葉島蕾,民國40年4月24日生,畢業於輔仁大學社會系,63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就讀社會系研究所,68年受聘為台南私立崑山工業專科學校英文教師。她在留學期間,認識了中國駐美人員張昭慶、陳俋芳夫婦,交往非常密切,並經常到張昭慶住所作客,根據控訴資料,她被指帶著張昭慶夫婦賦予的任務回台灣,被以叛亂罪名提起公訴。

所以蘇煥智現在一直希望將「選舉」當成一項工具,來完成自學生時期對台灣民主化的使命。他說,大學時代想的是透過選舉與群眾運動幹掉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因此不斷在書本內找知識,像是學者鄭學稼所寫冷門的《第三國際史》等書都看光了,「當時台灣和大學裡面沒有幾個人在搞政治,覺得推動台灣民主進程非常困難,因為沒幾個人,所以自己也不能放棄,大學生時代常常煎熬,眼看走下去是15年的牢獄,但台灣不走,國家也沒有前途。」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黨外人士,包括施明德、林義雄、黃信介、許信良、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姚嘉文爭取民主和自由,卻涉嫌叛亂罪遭起訴,最後由李登輝總統就職後特赦。(取自維基百科).jpg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黨外人士,包括施明德、林義雄、黃信介、許信良、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姚嘉文爭取民主和自由,卻涉嫌叛亂罪遭起訴,最後由李登輝總統就職後特赦。(取自維基百科)

「那時候選舉還是風險較低的道路口,讓社會前進的開口,可以去表達不同的意見,所以鼓勵學生去關心,是台灣比較前進與看得出來的道路,那時不是只有選舉的動作,想的是國家社會發展的狀態與國家策略。」

不滿派系政治 政治演變成搶位子

而自己今日要不要參與台北市長選舉這件事,他之所以不願多談,一方面不希望現正推動的事務,被認為是為自己的選舉造勢;另方面,對台灣的政黨與派系政治有所不滿。他說,派系這件事,是難免會發生,只是台灣現在一切是選舉掛帥、黨內公職掛帥,雖說這種情況國際上如美國也非常多,可是台灣社會很慘的是,像美國有很多智庫、媒體、公共知識份子,還有很多聲音可以表達出來,台灣媒體的生存空間就非常小,市場規模小,公共知識份子生存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影響力相對就變小,變成商業主導佔優勢,所以目前的派系演變成有位子、搶位子,也是黨內遊戲規則導致。

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及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都是新系人馬,稱新潮流為「黨中之黨」也不為過。(資料照,蘇仲泓攝)
高雄市長陳菊(左二)、台南市長賴清德(右二)及桃園市長鄭文燦(左一)等人都是新潮流系人馬。(資料照,蘇仲泓攝)

「民主開放了,但跟我們那個時代比較起來,很糟糕的是,選舉已經變成一個產業,變成選舉就是搶位子,變成功利性與技術性,好聽是專業團隊,難聽是派系在把持政治系統,缺乏早期的理想性的追求。」蘇煥智說,「過去討論現階段怎麼走,現在討論的是黨內選舉、政治位子的選舉,跟當時年討論社會的狀況與需求,有很大的落差,現在就是講選舉總路線了。」

「民主不應該只有停留在投票這件事」

在蘇煥智眼中,「台灣有民主,但沒有良善治理」,他解釋,「我們的民主只有投票自由,但民主不應該只有停留在投票這件事,台灣自總統直選20年後,的確面臨良善治理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直轄市改為六都後,資源更集中在直轄市長手上,直轄市區長變成官派後,地方的反對聲音更沒有資源。」他想再次透過選舉,實踐他口中「有使命感」的大學年代,來改造台灣當前的民主問題,他說「學生時代想的是國家社會發展的狀態與國家策略,不是選舉。」

蘇煥智認為,「台灣現在是有民主的,表面自由了,但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嚴重衰退,且是一個長期的危機,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韓國、老共都不把台灣放在同一個層次上,台灣的處境比以前困難,繼續尋著以前的模式很困難了,這些困難以目前的政治系統看,就算小英民進黨政府執政、國會第一次政黨輪替,也看不太出來這種競爭力衰退有止跌回升的狀況,整個社會的貧富懸殊擴大,比以前更嚴重,少子化問題讓台灣社會進入能不能永續發展成為課題。」

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蔡英文於就職慶祝大會現場國歌領唱後拍手。(顏麟宇攝)
蔡英文政府執政、國會第一次政黨輪替,也看不太出來台灣競爭力衰退有止跌回升的狀況。(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們把這樣的台灣交給下一代,真的對得起下一代嗎?而我們看到更可怕的是,這些根本不在領導階層想要面對的問題清單裡,中央的決策者也不想討論面對這些問題,黨裡面都討論的都是選舉的事。」

推動區自治 破除 「顧樁腳」制度

蘇煥智說,自己現在比較積極在推動的是直轄市的「區」自治,「我們推這個其實不是只有六都,鄉鎮層次也能朝向新的自治選舉的方式」,他希望消除黑金,打破世襲政治,讓地方與年輕人可以參與,破除大家都把心力都放在「顧樁腳」的制度,他稱為「台灣二次民主運動,地方政治改革篇」,他說,「目前的政治是派系化,只有派系利益,沒有政治理念,已經到了是非倫理不顧的糟糕地步,所以要做地方制度的改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