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華觀點:國民黨如何從2018大勝到2020大敗?

2020-01-22 06:50

? 人氣

一年前後,曾經歡欣鼓舞迎接九合一勝選的韓國瑜支持者,轉而悲傷落淚。(顏麟宇攝)

一年前後,曾經歡欣鼓舞迎接九合一勝選的韓國瑜支持者,轉而悲傷落淚。(顏麟宇攝)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民黨在短短十三個月的時間,從2018年底地方九合一選舉狂贏15席縣市長、選票超過民進黨約一百二十萬票,到2020年初總統大選大敗兩百六十萬票,同時讓民進黨在立法院中維持單獨過半?是什麼原因讓選舉鐘擺效用擺盪得這麼快?筆者認為以下三個主要的因素,使得2020年大選成為一次「維持性」的選舉:包括國民黨拓展選票的能力外部因素突顯主權議題、及民眾相對保守的兩岸關係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2018年國民黨勝選反而成為後續總統大選的詛咒。前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塑造了國民黨的新英雄韓國瑜。當時國民黨的策略,是主打蔡英文施政不力,並把選舉定調為對蔡英文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筆者分析高雄市長選後民調資料後發現,選民沒有繼續支持民進黨在高雄執政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對於中央政府施政不滿,而是對於地方政府的表現不滿。簡單來說,就是民進黨在高雄執政二十年,選民想要換人做做看罷了。當然,韓國瑜快速崛起,非典型國民黨的特殊競選風格產生了外溢效果,協助其他縣市長在地方選舉中獲勝。當然,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主打護主權,對上國民黨的拼經濟,也是戰略上的錯誤,畢竟地方選舉不是在選總統,市長無法主導兩岸政策,在地方選舉中民眾最重視的往往是地方經濟發展與福利,以全國選舉的主題在打地方選舉只是讓選民無感。

不過,國民黨顯然是將2018年的勝選視為是政黨輪替的前奏。2016年總統大選前,國民黨最初沒有人要選,才會有洪秀柱「拋磚引玉」。到了2019年時,黨內有實力的人每一個都要選,顯然是受到2018年勝選的鼓舞。不過大家都忘了,從2016 年大敗後,國民黨根本沒有任何大幅的改革及改變。唯一改變的,反而是黨產沒了,選舉時更沒有資源。如果從民調數字來看,從2016年到2018年,民進黨的支持度是跌了不少,但不代表國民黨的支持度大幅增加。而韓國瑜在地方選舉當中的「英雄」形象,很快地凝聚過去幾年來,經濟相對弱勢者(譬如因陸客不來而損失的旅遊業、小販)、被改革者(譬如因軍公教年金改革而感到不平的公務退休人士、及政治「不正確者」者(譬如強調中華文化傳統價值)等的支持。

這些過去幾年來臺灣經濟與政治場域的「邊緣人」,在韓國瑜身上找到了認同感,進而成為綱鐵韓粉,協助他在講求動員的初選民調中勝出,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不過,也由於韓國瑜的核心支持者凝聚力高但排他性強,使得韓國瑜的選票一直無法擴張,在只能挺住基本盤的情況下,國民黨整體的支持度也無法提升。總之,2018年地方選舉造就了後續的韓國瑜旋風,但在根基不穩、黨內沒有形成團結共識的情況下,韓流終究無法讓兩大政黨的支持度產生根本性的翻轉,這和2014年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大勝後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韓國瑜因素是年輕人自去年九合一大選後湧出的亡國感來源之一。(郭晉瑋攝)
九合一選舉,韓國瑜掀起「韓流」,讓國民黨大勝。(郭晉瑋攝)

其次,許多人認為,2019年初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及後續的香港反送中抗爭,讓蔡英文及民進黨找到很好的議題切入點。的確,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主打護主權的策略,到了2019年的全國選舉中可以繼續打,畢竟2019年的時空產生了變化,香港抗爭事件讓一國兩制的反面後果產生了「即視感」。過去臺灣民眾一向反對一國兩制,但那畢竟是未來式,可能的後果總是有正、反兩面的討論,譬如正面的經濟影響及反面的政治影響。透過香港抗爭事件,反面的論點可說再真實也不過。「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確在選民心中產生陰影,特別針對年輕選民而言。選前各家民調都可以看出,多數民眾對香港處境的憂慮。這也使得民進黨主打的「護國保臺」獲得回響,而國民黨主打的經濟發展議題,特別是過去仰賴更緊密兩岸交流以帶動臺灣經濟發展的模式,不但無法吸引中間選民,甚至把重視民主及主權價值的年輕選民推得更遠

總之,雖然選前民調資料顯示,多數臺灣民眾(包括年輕選民)仍然認為經濟發展是目前國家面臨最重要的問題,但主權議題的重要性在這次選舉中增加許多。從議題設定的觀點來看,民進黨因為習近平的一國兩制發言及反送中事件,完全主導了2019下半年競選期間的議題話語權。

最後,總統大選和地方選舉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比起地方首長,總統候選人必須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獲得民眾的認可與信任。從選前的民調看來,相對多數的民眾不但認可過去四年來,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同時對九二共識的功效,也是保持懷疑的態度。換言之,儘管目前兩岸交流停滯、官方互動降至冰點,但在國際圍堵中國的大紛圍及中國內部控制緊縮的情況下,民眾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是謹慎保守的。國民黨在無法擺脫「傾中」標籤的同時,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路線雖然保守,但符合目前較多數民眾的期待,也使得這次選舉結果維持了2016年大選的基調,成為一次「維持性」的選舉,國民黨無力翻轉。

*作者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政治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