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期待一個清新自由、勇於推動改革的新政黨

2020-01-24 05:40

? 人氣

此次選舉,藍、綠兩大黨的政黨票都只拿到三分之一左右,合計67.34%,是2008年有政黨票選制以來的最低點,反應台灣社會對於兩大黨的強烈不滿;而無論民眾黨或時代力量,所獲席次都談不上對執政黨有什麼制衡功能,更遑論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民進黨仍完全執政。(示意圖,蘇仲泓攝)

此次選舉,藍、綠兩大黨的政黨票都只拿到三分之一左右,合計67.34%,是2008年有政黨票選制以來的最低點,反應台灣社會對於兩大黨的強烈不滿;而無論民眾黨或時代力量,所獲席次都談不上對執政黨有什麼制衡功能,更遑論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民進黨仍完全執政。(示意圖,蘇仲泓攝)

此次選舉藍綠兩大黨的政黨票都只拿到三分之一左右,合計67.34%,是2008年有政黨票選制以來的最低點,反應台灣社會對於兩大黨的強烈不滿,照說是第三勢力掘起的最好時機,但實際上第三大的民眾黨只拿到11.22%的選票,立委席次只有5席,時代力量則獲得7.76%選票和3席立委,都談不上對執政黨有什麼制衡功能,更遑論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民進黨仍完全執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2年立委全面改選之後,藍綠兩大黨的合計得票率也曾降低到67.9%(2001年)、68.55%(2004年),親民黨和台聯因此成為2001年和2004年扁政府時期動見觀瞻的關鍵少數。親民黨在2001年得票20.3%,在總席次225席中當選46席,台聯得票率8.5%,當選13席;2004年,親民黨得票率13.9%(34席)、台聯7.79%(12席),兩次選舉中第三勢力都對兩大黨發揮制衡功能,也因此,沒有一黨過半而可以在國會予取予求,類似去年年底反滲透法限期強行通過情事更是聞所未聞。2020選舉兩大黨合計選票合計降到最低點,何以在野小黨未能趁勢而起爭取較多選民支持阻止任何一黨國會過半? 此中原因很多,選制改變是主要原因,但新生小黨不爭氣更是重要原因。

20191119-SMG0034-E01e-蔡英文 (蔡親傑攝)+韓國瑜(盧逸峰攝)
2020選舉兩大黨合計選票合計降到最低點,何以在野小黨未能趁勢而起爭取較多選民支持阻止任何一黨國會過半? 此中原因很多,選制改變是主要原因,但新生小黨不爭氣更是重要原因。(資料照,蔡親傑、盧逸峰攝,風傳媒合成)

1992到2004五次立委選舉採取大選區制,有利小黨爭取空間,2008年開始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選民可以分裂投票,但2008、2012、2016三次立委選舉兩大黨的政黨票合計為88.1%、79.17% 70.97%,小黨確實難有作為。但本次選舉緊接在2018年地方選舉”討厭民進黨”成為全民最大黨之後,而”討厭韓國瑜”又在2020年取代民進黨變成全民最大黨,在國民兩黨激烈角逐全民討厭最大黨時,小黨何以仍然無所作為? 去年年初柯文哲在總統大選民調中領先群雄,支持度一度高達30%以上,但此次選舉的政黨票卻只有一成左右。如果說是因為柯文哲未參選總統造成政黨票流失,則親民黨有宋楚瑜參選總統再加上郭台銘加持,為什麼政黨支持率反而從上回的6.52%減少為3.66%?另一小黨時代力量的政黨票雖然微幅成長,但立委席次還是從5席減為3席。問題在於,兩大黨不爭氣,這些小黨又何嘗爭氣?

先看兩大黨──蔡韓二人和兩黨立委候選人在此次選舉中幾乎都只有政策買票沒有政見,更未見提出什麼福國利民的願景,總統政見發表會幾乎成為吹牛皮大賽,連小孩國家養都成為熱門話題。沒有政見的選舉,民進黨打的仍是台獨和反核兩個神主牌:台獨做不到,反核走進死胡同,只能靠沒收公投逃避核電問題,所謂民主進歩只是幌子;國民黨標榜三民主義,但還有人把三民主義當一回事?國民黨人對民主政治本來就不熱衷,至今還在追懷威權体制的更是大有人在。兩黨都沒有中心思想都提不出政見,戰術上抹黑抹紅抹黃則是必要之惡,掌握政權之後的利益分配才是重點所在,都成為朋黨、權貴、家族操控的裙帶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遂成為空殼子。

相對於兩大黨,民眾黨有沒有中心思想從來沒人問過沒人談過,公開的政見有三大主軸──公開透明還政於民,國家治理強化效能和財政紀律,帶給台灣永續發展。這也算政見?這樣的政黨光靠柯文哲一個人每天對著麥克風說三道四都能拿到一成左右的選票已是民主奇蹟;時代力量和親民黨都不是新近成立的政黨,有誰知道這兩個小黨的中心思想和政見?倒是一個鶯鶯一個燕燕上了不少政論節目,雖然沒拿到多少票,讓人印象深刻是真的。

20200111-台灣民眾黨開票之夜活動,由黨主席柯文哲帶領民眾黨立委參選人鞠躬謝票。(陳品佑攝)
作者認為,民眾黨光靠台北市長柯文哲一個人每天對著麥克風說三道四,還能拿到一成左右的選票,已是民主奇蹟。(資料照,陳品佑攝)

兩大黨競逐讓人討厭的最大黨,眾小黨也不長進,中間選民和年輕人幾乎都是在無可奈何當中含恨含淚投票,總統選舉只有兩個有當選可能,因此只能票投第二討厭的候選人,該投給第三勢力藉以制衡兩大黨的政黨票則分散投給了許多名不見經傳的迷你小黨,遂造成了另一個四年必然藍綠惡鬥的持續。選後,藍綠選民之間互相仇視的情緒只多不少,愛與包容還有可能?

台灣社會的中間選民並不在少數,特別是年輕人可塑性極高且充滿理想性格,如果有一個清新自由、勇於推動改革的新政黨,應該會獲得這些中間選民和年輕人的支持,有遠見有勇氣有智慧有良知的知識份子與其在那邊生氣抱怨年輕人無知、被網軍愚弄、成為野心家的工具,不如採取行動站出來推動成立一個有理想的新政黨。這個新政黨初期也許無法取得過半執政,但或有機會在下一次選舉中讓三黨不過半,打破一黨獨大的攏斷局面

這個新政黨應該勇於推動改革:包括憲改、教改、稅改、司改、土改、農改、經改等。台灣歷史的沈痾早應該進行大改革,但因藍綠惡鬥,整個政府空轉超過二十年,要期待兩大黨推動這些改革,已証明不可能,只有成立新政黨才有機會,也因此,這樣勇於改革的新政黨將會是中間選民在兩大黨之外的第三選擇和年輕人的第一選擇。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