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創造的這個世界並非永恆,而是往復循環:《埃及的革命考古學》選摘(2)

2020-01-22 05:10

? 人氣

諸神創造的這個世界並非永恆。借埃及學家艾瑞克.霍農(Erik Hornung)的話來說,世界是座島,「介於空無與空無之間」。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將會消失。但古埃及人並不執著於預測其未來,就像他們對過去的分析、回想並不關心。也許當時間並非線性時,會比較容易聚焦於當下。芝加哥大學學者雷蒙.約翰遜(Raymond Johnson)曾經寫道,古埃及人「視正常的時間為循環,表述著無止境重複的現在」。約翰遜相信這是對南方地貌的本能反應。根據他的觀點,「neheh」的靈感得自於河谷的循環,而「djet」則反映沙漠的無時間性。正是這種極為不同的地貌之接近──從「陪葬」到田野的劇烈轉折──讓埃及人能夠擘劃出兩種時間。無論在上埃及何處,你都能從永恆走進當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馬修.亞當斯率領紐約大學團隊重返阿拜多斯時,已過了將近兩年,他們也對革命進行了一番考古研究。這段時間裡,盜賊早在墓地挖了超過兩百個大坑,當秩序恢復後,當局便急忙把每一座坑給填實。如今,亞當斯與他的團隊幾乎重新挖開所有大坑,用衛星技術測量、製圖。隊伍包括四名挖掘人員、三名文物保存人員、兩名測量員、兩名建築專家、一名攝影師,以及來自埃及古文物部的兩名督察,他們還雇用了超過五十名當地工人。一具高十五英呎的特製折疊梯讓攝影師能從上方拍攝挖掘坑,這般景象看起來就像犯罪現場的記錄──有些挖掘坑裡會有盜掘者留下的彈殼,是他們為了威懾警衛而對空鳴槍後留下的。相形之下,其他文物顯得平凡無奇。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作者何偉及書封。(八旗文化)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作者何偉及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作者何偉(Peter Hessler),自2000年至2007年間曾擔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同時也是《國際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2011年至2016年擔任駐開羅記者,為《紐約客》撰寫中東報導。著作《消失中的江城》曾獲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入選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這兩本書與《尋路中國》共同構成了何偉的「中國三部曲」。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埃及的革命考古學》(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