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從《倚天屠龍記》到《刺客信條》,為何我們總是誤解阿薩辛派?

2020-01-19 07:10

? 人氣

哈桑·薩巴赫(1050–1124)生於庫姆的十二伊瑪目什葉派家庭,但其童年卻是在七伊瑪目派盛行的拉伊城(Ray)度過的,也就是元史裡記載的"剌夷",這便是哈桑踏上宗教之旅的起點。當年的什葉派世界以十二伊瑪目派為大宗,但正如遜尼與什葉因繼承問題而分裂,什葉派自己也因第七任伊瑪目的繼承問題而分裂出十二伊瑪目派與七伊瑪目派;後者因支持穆罕默德·伊本·伊斯瑪儀繼位,故又被稱為"伊斯瑪儀派",也就是金庸筆下的"伊斯美良派"。伊斯瑪儀派雖是少數,卻始終堅持佈道的志業,進而走上武裝遊擊的道路,歷經百年掙扎後,終於在909年建立北非的法蒂瑪王朝,開羅因而成了伊斯瑪儀的重鎮,同時身兼中世紀的阿拉伯經濟文化中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法蒂瑪王朝統治疆域流變圖(取自維基百科)
法蒂瑪王朝統治疆域流變圖(取自維基百科)
法蒂瑪王朝時建立的開羅哈基姆清真寺(Mosque of al-Hakim)(取自維基百科)
法蒂瑪王朝時建立的開羅哈基姆清真寺(Mosque of al-Hakim)(取自維基百科)

哈桑在拉伊成長為一名宗教青年,並於17歲那年脫離原生家庭的信仰,轉奉七伊瑪目派,同時宣誓效忠開羅的哈里發。幾年後哈桑踏上修行之旅,他以伊斯法罕為起點,途經高加索阿爾巴尼亞王國(今日的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大馬士革,再取道巴勒斯坦前往埃及,最終憑藉自己的魅力與學養,成了開羅的政教名士。然而由於法蒂瑪王朝的衰弱已是積重難返,故哈桑的異國成就註定只能是曇花一現。

當時王朝第8代哈里發穆斯坦綏爾(Al-Mustansir Billah)除了要處理國內饑荒與軍隊派系惡鬥,還得應付塞爾柱土耳其人對領土的蠶食鯨吞,內外相煎下,只好任命亞美尼亞將領拜德爾·賈馬里(Badr al-Jamali)為維齊爾,以槍桿子來穩定朝政。拜德爾果然不負所托,一上任便暗殺了所有在開羅城內作亂的土耳其將領,並一步步奪回王朝對尼羅河三角洲、上埃及的控制權;然而重用外將也有些副作用,首先拜德爾大舉提拔亞美尼亞集團、鼓勵亞美尼亞人移民到開羅、又贊助亞美尼亞正教會,進而排擠到科普特教會的生存空間;其次是拜德爾比穆斯坦綏爾還能幹,使得法蒂瑪王朝的大權由哈里發寶座移向軍隊之手,埃及於是進入亞美尼亞軍權時代,這也間接導致哈桑被迫出走埃及。

拜德爾於1085年在開羅建成的"軍隊清真寺"(Juyushi Mosque,阿拉伯語:الجامع الجيوشى‎)(圖源/Roland Unger)
拜德爾於1085年在開羅建成的"軍隊清真寺"(Juyushi Mosque,阿拉伯語:الجامع الجيوشى‎)(圖源/Roland Unger)

其實拜德爾與哈桑兩人起初還能共用權力,卻在哈里發繼承問題上有了分歧。主因在於,哈里發穆斯坦綏爾本人缺乏號召力,身為維齊爾的拜德爾卻權傾朝野,於是便有大臣提議讓拜德爾之子做下一任哈里發;然而哈桑卻獨排眾議,堅持應由穆斯坦綏爾的長子尼札爾·穆斯塔法(Nizar al-Mustafa)繼位。拜德爾雖不好說破,卻對哈桑大為光火,於是便尋個理由將他關入大牢,殺雞儆猴。哈桑出獄後,拜德爾還是不放心,終於將他驅逐出境,哈桑只好放棄埃及的一切事業,收拾行囊回波斯老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