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點都不笨!」從慕尼黑經驗一探如何用影像談性別、種族與霸凌

2020-01-15 08:20

? 人氣

郭菀玲也從選片經驗說明,台灣節目與國外相較,動畫部分產量與製作經驗都比較少,整體品質跟國際有落差,以兒童視角為出發的紀錄片幾乎沒有,很多只有兒童角色,但不是兒童觀點,兒童角度出發的劇情片也非常少,偶爾才會碰上1、2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樣比較亞洲國家,郭菀玲指出,韓國片這4、5年來在數量上有大幅成長,題材的多樣性也增加很多,如劇情片《Bori》描述一個孩子在聾啞家庭長大,反而很想變得跟家人一樣,這是國內看不到的多樣性,不過她也坦言,韓國片常有明顯的商業架構,像他們動畫技術爐火純青,但常是好萊塢式、制式化的劇情;而日本則以電視節目為主,如NHK的《彈丸兄弟大冒險》,描述紅、黃、綠三色球兄弟,對抗黑球大魔王,在日本廣受歡迎。

「常被優先犧牲!」全球兒少節目呈減少趨勢

然而即便放諸國際,兒少節目的處境也不見得樂觀。郭菀玲表示,過去2年來全球兒童節目都有減少的趨勢,以電視節目來說,因為很多來參加兒影的單位,是各國公廣集團、公共媒體,但近年全球公共媒體都在萎縮,過程中兒童節目會被優先被犧牲,所以作品數量明顯下滑。

如今面對手機、行動裝置與網路的興起,要搶孩子的眼球,無法迴避的,就是如何面對日本動畫、美國電影、韓國偶像等影視作品的挑戰,對此郭菀玲則表示,他們的概念不是搶觀眾、取代,而是在商業媒體之外,希望孩子可以看看一些不同的東西。

「親子電影院」盼讓兒影延續 公視:讓親子有對話契機

郭菀玲說明,目前公視在OTT平台公視+開設「親子電影院」單元做為兒影的延續,希望讓都會區以外的孩子,也能夠觀賞這些節目,「你還是可以看很炫的電玩、卡通,但有機會還是可以來看看,像有些議題,爸媽平常比較不會跟孩子討論,或許可以藉由影片發揮,讓他有開啟對話的契機。」

公視開設「親子電影院」單元。(取自公視親子電影院網站)
公視開設「親子電影院」單元。(取自公視親子電影院網站)

黃聿清指出,兒少節目最重要就是教育,除了讓孩子對未來的困境產生理解外,她並特別就霸凌、歧視談到,很多父母其實不了解孩子,或許也可以透過這些節目來理解,不要等到發生憾事才來檢討,孩子也能透過影片學習同理。

「孩子真的一點都不笨,問題是爸爸、媽媽不相信他們可以,還相信他們住在無菌室裡。」黃聿清呼籲,現在社群媒體發達的狀況下,孩子已經不可能住在無菌室,該要教他們獨立思考,畢竟只要有同學、有跟人接觸,他們就得面對人際關係、霸凌等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