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毛澤東為什麼發動1954年臺海危機?

2017-01-29 07:10

? 人氣

1955年1月24日,艾森豪向美國國會提出「特別諮文」,要求國會授權總統於其認為必要時「得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專事確保台灣與澎湖列島」。1月28日,國會通過「台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動用美軍防衛台灣、澎湖及台灣海峽「相關陣地及領域」。1月30日,蔣介石同意從大陳島撤退,但要求美國同時公開聲明協防金馬,但因為英國的關係,艾森豪只能給私底下的承諾,台美再三交涉後蔣介石不得不妥協。2月5日,艾森豪下令美軍第七艦隊協助撤退大陳島守軍及居民3萬多人。美國第七艦隊開始作業之前,杜勒斯請蘇聯說服毛澤東在國軍撤出大陳時,不要追殺,美國也通過蘇聯向中國表達了協防金馬的決心。毛澤東同意不追殺,但他卻對金門和馬祖加大炮火攻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旗津大陳社區彩繪牆(取自維基百科)
旗津大陳社區彩繪牆。中華民國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而金門、馬祖及大陳島都不在共同防禦的範圍之內,最後中華民國政府決定主動撤離大陳島,將大陳島上的居民與軍隊全數遷移至台灣,加強鞏固對台灣本島的防守。(取自維基百科)

與此同時,在美國和英國支持下,紐西蘭於1月28日向聯合國安理會重提決議案,呼籲台灣海峽停火。1月31日,安理會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席討論紐西蘭的提案。2月3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正式拒絕安理會的邀請。儘管杜勒斯施壓,英國依舊不肯採取進一步行動。但杜勒斯認為,只要外島問題被列在聯合國議程上,中共就不太可能進攻。總之,「神諭行動」雖然失敗,艾森豪卻已經得到國會授權動用美軍保衛台澎及「相關陣地及領域」,做為交換條件,國軍撤出了大陳島。「神諭行動」是1949年以後,英國與美國最後一次合作把台灣問題提到聯合國,企圖透過聯合國干預兩岸關係,把台灣和大陸永久分離。 但是,國、共雙方都拒絕合作,不肯接受聯合國來解決台灣問題。

1955年2月9日,美國參議院正式批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3月3日,杜勒斯再次訪台,蔣介石對他強調「死守金馬決不停戰」。3月15日,杜勒斯宣佈中國若再發動任何重大攻勢,美國預備端出戰術核子武器。次日,艾森豪又警告,他看不出美國有任何理由「不能像用槍彈或其他武器」那樣使用戰術核子武器,這是美國首次對中國公開進行核子威脅。毛澤東現在領教到美國對保衛台灣極為認真,他開始擔心中美直接爆發戰爭,以及中國在亞洲國家當中的外交孤立。於是,他命令正在印尼萬隆出席亞非不結盟國家會議的周恩來撤退。1955年4月25日,周恩來公開呼籲與美國直接談判:「中國政府願意坐下來,與美國政府談判,討論遠東鬆弛緊張的問題,尤其是台灣地區鬆弛緊張的問題。」美國政府立刻響應,一周後,中國停止在台灣海峽的炮戰。美中大使級談判遂於1955年8月在日內瓦展開,後來改到華沙繼續進行。大使級談判中,美國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對付台灣,做為簽訂任何協定的條件。艾森豪政府並不挑戰中國共產黨對大陸的統治,但它想說服中共接受「兩個中國」,給東亞帶來和平與穩定。同時,通過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限制,美國阻止中華民國反攻大陸,國軍因而錯失三個重大時機,即1958年的大躍進、1962年的中印邊境衝突、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