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之間,連結歐陸和太平洋的那塊地域,才是地球轉動的軸心:《絲綢之路》選摘

2020-01-04 05:10

? 人氣

這片地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降世到人間的地方,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印度教在這裡彼此碰撞。這裡也是各種語言相互展開競爭的熔爐。說著印歐、閃族和漢藏語系各種語言的人與那些說阿爾泰語、突厥語和高加索語言的人們一同生活。這是偉大帝國興起和衰落的地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對立造成的後續效應會波及到上千英里以外。站在這片土地上,你能打開一扇回顧歷史的新窗口,你會看到一個本來就相互連結的世界。發生在大陸一端的事情會對其它地方產生影響,在中亞草原上發生的事情的後續影響力會讓北非人感受到,巴格達發生的事件會在斯堪地那維亞產生迴響,在美洲的新發現會改變中國市場上的貨物價格並引起北印度馬匹市場上的需求量激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震動都是透過一張網絡而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在這張網絡中的各條路線上,有朝聖者和戰士,有遊牧民和商旅,有貨物和產品被買賣,還有思想的交換、接受和精煉。他們不只是帶來繁榮,也帶來死亡和暴力、疾病與災難。在十九世紀,有一位著名的德國地理學家,他名叫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他是一戰王牌飛行員「紅男爵」的叔父),他給這張不斷擴大著的聯繫網起了一個名字——「Seidenstraßen」,即「絲綢之路」——這個名字從此就沿用了下來。

這些路線就像是世界的神經中樞系統,它們連接不同的人和地方,但是卻潛藏在皮膚之下,不為肉眼所見。就像是解剖學能夠解釋人體的功能一樣,理解這些線路聯繫能夠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而且,雖然這部分世界十分重要,但是它卻被主流歷史所遺忘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由於所謂的「東方幻想」——這種刺耳而且極為消極地看待東方的觀點是把東方看作是未開化的、次於西方的,因此也不值得認真研究。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對歷史敘述已經太固化和完整,已經不再有空間去留給一個長久以來被歐洲和西方社會的興盛擠到邊緣處的地區了。

*作者彼德‧梵科潘 (Peter Frankopan),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本文選自作者著作《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政治,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聯經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