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流行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十年:BTS與K-pop逆襲西方市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2020-01-01 17:00

? 人氣

2019年12月31日,南韓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跨年表演。(AP)

2019年12月31日,南韓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跨年表演。(AP)

2009年,全世界的人都在聽女神卡卡的神曲《羅曼死》,科幻史詩電影《阿凡達》風靡各地,十年來美國音樂與影視作品仍主宰的英語世界,不過有一個明顯的轉變:南韓和日本流行文化對西方輸出的影響力正在穩步上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年,日本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獨特的居家整理妙招,隨著Netflix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播送掀起風潮。防彈少年團(BTS)、BLACKPINK等高人氣南韓偶像組合,以南韓流行音樂(K-pop)屢次打破音樂錄影帶(music video)「24小時內被觀看最多次」的世界紀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將BTS列為「十年來改變樂壇的10位藝人」之一,理由是這個團體「使韓流在美國普及」,全韓語專輯三度登上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Billboard 200)榜首,此外BTS在2019年度的專輯總銷售量更超過600萬張,「無論如何都無法否認他們的影響力」。CNN預測,由於BTS在2010年代後半爆紅,2020年代或將有更廣泛的K-pop潮流席捲美國。

企業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在2019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亞洲的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壯大。過去,亞洲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化的接受者,民眾熱衷於好萊塢電影和英國流行音樂。如今,(亞洲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是雙向的。」

2019年12月31日,南韓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跨年表演。(AP)
2019年12月31日,南韓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跨年表演。(AP)

東亞流行文化崛起的原因?

十年前,寶可夢(Pokemon)和數碼寶貝(Digimon)等日本動漫在西方已經蔚為流行,成龍和李小龍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韓流」這個詞也被泛指為南韓時尚、美妝、韓劇與K-pop在其他國家的傳播。「(人們說)『東方文化襲來』實際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香港中文大學的流行文化專家馮應謙告訴CNN。

不過東亞流行文化(特別是K-pop)真正「起飛」是在這十年間。現在西方人對東亞文化的認識,已經不限於單一功夫明星或動漫。CNN引述專家看法指出,東亞流行文化的崛起可歸功於社交媒體與網路「徹底改變了流行文化的跨國傳播」,東亞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植,以及西方消費者渴望接受更多元的音樂影劇,並受到亞洲文化魅力吸引。

過去,人們僅能靠電視台和廣播電台等傳統媒體接觸流行,「現在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平台,使人們接觸和消費流行文化的方式產生革命性地改變,傳播流行文化與其影響力的管道也變得多元化,」加州大學多明戈斯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亞太研究教授朴政善(Jung-Sun Park,音譯)說道。

2019年2月9日,南韓偶像團體Momoland在平昌奧運周年慶典上表演。(AP)
2019年2月9日,南韓偶像團體Momoland在平昌奧運周年慶典上表演。(AP)

香港學者馮應謙指出,南韓政府體認到,僅靠著5100萬南韓人口並沒有足夠的市場版圖來維持高度擴張的娛樂產業,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邁向世界,而這種文化輸出也是南韓獲得軟實力、提高國家聲譽的途徑。不約而同,日本政府2010年也宣布,要向文創產業注入190億日元(約新台幣52億元),以支持該國動漫、平面設計、電影和時尚業的發展。

南韓的文化輸出效果最為驚人,十幾年來傾國家之力扶植文創產業,在收視率競爭、政府政策倡導及資金挹注下,韓劇與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大電視台主辦的韓流演唱會、音樂頒獎典禮等在海外舉辦的綜合文化慶典,向世界韓流粉絲強力推銷文化,並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但對粉絲來說,他們會被日本與南韓文化所吸引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有趣。西方觀眾長期接受英語系文化洗禮,也渴望更多元性的文化衝擊,俄勒岡大學 (University of Oregon)亞州研究專家林蘇珊娜(Susanna Lim,音譯)以K-pop歌迷為例指出:「人們對東亞流行文化的興趣增長,反映出美國和西方國家人口結構的變化,與人們文化意識上的改變。」

林蘇珊娜進一步指出,許多歌迷來自不同的背景,其中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與美國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而K-pop音樂元素其實部分受到西方影響,因此西方聽眾會感到一絲熟悉,不會完全無法接受這種音樂。

K-pop成為南韓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亞洲流行文化進入西方後,一些語言學習與觀光方面的蝴蝶效應隨之產生。根據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統計,2013年至2016年,只有日語和韓語課程的選修人數上升,除英語之外的其他語言課程均下降,其中韓語學生人數上升13.7%,增長最大。

南韓的觀光業也受到提振。智庫「現代研究所」(Hyundai Research Institute)的報告估計,2017年前往南韓的遊客中,每13位就有1位是BTS粉絲。如果BTS繼續保持高人氣,到2023年,BTS將可為南韓經濟帶來56兆1600億韓元(約新台幣1兆4500億元)的貢獻。

南韓政府腦筋動得很快,知道如何運用流行文化吸引觀光客,國家航空公司「大韓航空」(Korean Air)邀請男子組合「SuperM」擔任全球大使,演唱主題歌曲《Let's Go Everywhere》。首爾市政府則請到BTS當名譽觀光宣傳大使,吸引全世界粉絲前往首爾「踩點」。

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南韓研究副教授艾爾文・黃(Joanna Elfving-Hwang)表示,外國的K-pop粉絲熱衷於向其他對韓流不感興趣的朋友,「安利」(強烈推薦)自己的偶像或喜歡的韓流影劇,「這讓南韓變得很酷」。她說:「韓流的崛起,展現出文化可以透過本身魅力得到外國認可,進一步實現全球化,而非藉由本國人民推銷。」

此外,K-pop也讓西方民眾認識到更多元的亞洲男性形象,艾爾文・黃指出:「我認為亞裔美國人、亞裔澳洲人、亞裔歐洲人的曝光度增加了。」

K-pop與日本文化崛起了,那麼C-pop呢?

專家預測,日韓流行文化未來十年還會繼續發揮影響力。那麼中國流行文化呢?

儘管近年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在世界舞台上占據重要地位,但中國流行文化尚未打進西方市場。例如,中國影史票房總冠軍的2017年動作片《戰狼2》(Wolf Warrior 2)在中國境內票房收入超過56億8100萬人民幣(約8億5400萬美元,及新台幣255億4078萬元),但海外票房僅為1600萬美元(新台幣4億7850萬元)。

香港流行文化專家馮應謙指出,中國流行文化輸出成效有限,部分原因是它本身就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不太需要積極向外拓展娛樂版圖。其他原因是,中國當局嚴格控制流行產業,審查歌曲、歌詞,並禁止演藝人員紋身,「戴耳環」上節目的藝人慘遭打馬賽克,也引發輿論批評。

最近有眼尖的觀眾發現,中國影視網站「愛奇藝」播出的節目中,特地把男藝人戴上耳環的耳垂打上馬賽克。(翻攝自「青春小說影視劇透社」微博)
最近有眼尖的觀眾發現,中國影視網站「愛奇藝」播出的節目中,特地把男藝人戴上耳環的耳垂打上馬賽克。(翻攝自「青春小說影視劇透社」微博)

中國官方媒體甚至「打開天窗說亮話」,要求男性名人不可以「娘化」,《新華社》以〈娘炮之風當休矣 病態文化影響不可低估〉為題的社論稱:「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

艾爾文・黃說:「中國音樂產業要與K-pop具有相同的國際吸引力,現在還很難想像。但是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你永遠不知道。」她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東亞流行文化將繼續蓬勃發展,這是一件好事,「如果K-pop證實,文化吸引力可以使人們對一個國家產生足夠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踏出一大步去深究該國文化,例如學習語言……我認為這將對人們未來如何彼此溝通,產生深遠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