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看片純屬娛樂? 高中導入電影教育 媒體識讀、性別意識向下扎根

2020-01-07 08:10

? 人氣

20191123-第56屆金馬獎,那個我最愛的陌生人導演張作驥。(顏麟宇攝)
針對在校內推廣的電影教育,花蓮縣玉里高中餐飲科教師宋介源表示,導演張作驥(見圖)的《當愛來的時候》對比美國電影《鴻運當頭》較為複雜,透過這2部片,能讓學生看到同一事件在不同社會價值觀下的對比。(資料照,顏麟宇攝)

施行電影教育多年下來,宋介源表示,他導師班的學生已經養成對影像的敏感度,像他曾講解導演在一般的影像外,還使用了什麼媒體素材,如《大佛普拉斯》有監視器畫面、《血觀音》有新聞剪輯畫面, 後來學生看電影時,就會開始找片中出現的報紙、電視螢幕、牆上廣告文字等其他媒體素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也會有同學覺得這想太多,各人感覺都不太一樣,而孩子們也知道,我不會給正確答案。」宋介源認為,長期下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確實有進展,也會跟他討論哪個鏡頭讓人很感動,以及自己探索其他電影,不只是看好萊塢大賣座電影。

(圖/血觀音臉書專頁)
花蓮縣玉里高中餐飲科教師宋介源在校內推廣電影教育,《血觀音》也是他選用的教材之一。(資料照,取自《血觀音》臉書專頁)

正規教育缺乏「成長」 雄中生透過電影談「性別」議題

來自高雄中學的國文科教師李念潔,則是於2015年起,與同事一同接觸電影學校、參與研習,並於校內共同開課。李念潔在掌握要訣後,轉為自己獨立開課,並設定「成長」跟「性別」2個主題,包括描述嚮往西方自由的女孩瑪嘉,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下遭遇的法國動畫《茉莉人生》、以及描述家庭與親情的日本動畫《狼的孩子雨和雪》,都是常使用的電影。

「學校正規教育裡,沒有那麼多課堂談成長,像國文課那些作者的生命經驗,可能都是中年人、遇到中年危機,比較少青少年的議題。」李念潔談到,而在雄中的環境裡,男生較難學到同理、理解,所以希望透過影片碰觸他們的成長。

在性別方面,李念潔則指出,高中是成長很重要的階段,過去國中的是男女合校,但當到了高中,瞬間班上沒有女生時,他們的狀態會變得「很神秘」,這是單一性別學校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需要談性別,也希望談愛與情感教育。

20191230-高雄中學學生電影人權課課堂作業。(李念潔提供)
高雄中學學生電影人權課課堂作業。(李念潔提供)

來到今年度,李念潔將主題調整為人權,如放映講述賽爾維亞同志運動的《彩虹保衛隊》、以韓國光州事件為背景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等,他認為教育學生尊重、平等很有難度,「理智上理解,跟行為上做到是兩回事,甚至在行為上不尊重時,他沒辦法意識到會造成傷害,因此希望讓學生感受到人是獨特的、有感受的。」

20191230-高雄中學學生電影人權課課堂作業。(李念潔提供)
高雄中學學生電影人權課課堂作業。(李念潔提供)

面對教學現場的困難,由於是選修課,李念潔都會先跟學生「打預防針」,講清楚這不是看商業片的涼課,接著會從像《狼的孩子雨和雪》比較大眾的電影切入,再開始進入比較慢步調的電影。

「一開始我的挫折是,看影片應該比上課還好玩,但他們還是會想玩手機遊戲,或趁機做功課、算數學。」李念潔指出,學生玩手機是普遍現象,這是這個時代教育的挑戰,由於玩手機,學生的注意力都停不久,不過即便如此,只要能緩慢的美感帶領他們入門,許多人還是會越來越有感,學生開始會問,為什麼用這樣的角度拍攝、怎麼抉擇聲音與色調的呈現等問題, 真的更會去留意細節,感受力、理解力都有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