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容易讓人投資賠錢的四個字:「高殖利率」

2019-12-27 08:3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升溫,美國和中國對彼此進口商品最新一輪加徵關稅在9月1日生效。圖為中國股民在交易所觀測股市動向。(AP)

中美貿易戰升溫,美國和中國對彼此進口商品最新一輪加徵關稅在9月1日生效。圖為中國股民在交易所觀測股市動向。(AP)

你應該知道的是:台股相隔30年後再次站上12000點,當股民滿心期待繼續向上挑戰,投資達人股魚提醒,看似便宜的標的往往正是因為業績衰退,才讓股價(分母)下跌,導致現金殖利率顯得異常高,這種標的其實才應該提高警覺。

隨著時間慢慢的往2020年移動,各上市櫃公司已紛紛的召開董事會與股東會討論年度股利的發放政策,這對於持有該公司個股的股東而言是個獲得實質回饋的時刻。而我們所稱的實質回饋並不僅指公司的股價因股利政策所推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透過現金股利的發放而取得實際的現金收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就有如將資金存放在銀行之中,銀行透過借貸放款收取利息再將部分利息回饋給存款人一樣,證券市場中則透過股權購買間接的將資金交給企業運用來獲取更大的效益。也正因為兩者的行為有極大的類似之處,投資人通常會將現金股利與銀行利息的發放混為一談,且都用「殖利率」的名詞來估算資金投入效益。

小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其實嚴格來講,兩者並非是劃上等號。無論在行為上與實際效益上都有顯著的不同。就本金風險的角度來看,證券投資並不保證本金虧損,也就是說當你將決定將資金放置於股票市場中時,就不能期待本金能夠毫髮無傷,如何忍受市場波動起伏是個重要課題,而在銀行存款則就是保證本金不會減損,每年固定時間就可以領取利息,甚至於利息是多少可以事前就估算出來。而我們將兩者的差異整理成下表,讓各位可以輕易理解兩者的差異性:

銀行存款與證卷投資差異比較(圖/ 股魚)
銀行存款和證卷投資的基本比較。(圖/ 股魚)

從上表來看,雖然兩者均有殖利率可供做為參考。在本質上卻是天差地遠,銀行提供便利的資金領存作業,無本金減損問題但換來的是低殖利率,而證券投資則是相反,資金領用相對不易去有機會獲取高殖利率。

更重要的是,證券投資有「現金殖利率」與「填權率」兩個問題存在,若投資人只看到殖利率便將資金投入,忽略了填權問題,那得到的後果便是還沒享受到殖利率的甜美果實,便先承受了本金虧損的苦果,故在投入市場之前務必要慎選合適標的。

填權率是什麼?

殖利率是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名詞,假設本金100萬元存入銀行在經過一年後銀行支付2萬元利息使得銀行帳戶變成102萬元,我們稱為殖利率2%。

殖利率計算公式 : 利息 / 本金 = 殖利率 ( 2萬/100萬 = 2%)

請注意在這個銀行支付利息的過程之中,本金並沒有任何變動故沒有填權率的問題。但在證券市場中,發放盈餘的過程稱之為除權息其中又分成現金除息、股票除權,故在計算公式較為複雜:

除權息公式: 除權後新股價 = (原股價 – 現金股利) / [1+(股票股利/股票面額)]

為方便讀者理解將過程簡化成只有現金股利,若投資對象股價為100元(每股),投入資金為100萬,每股發放現金5元,那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麼狀況:

-100萬的資金可購入公司股票 1,000,000/100 = 10,000 股

-每張股票為 1,000股。10,000股 = 10張股票

-每股發放現金 5元,相當於股東可以獲得盈餘分配為 10,000 * 5 = 5萬

-現金殖利率 = 5萬 / 100萬 = 5%

-除權息後股價 = (100-5)/(1+(0/10)) = 95

也就是說當企業分配現金盈餘給股東的同時,股東手上的股票現值會有以下變化:

股票變化 (圖/ 股魚)
現今盈餘的股票現值變化。(圖/ 股魚)
備註: 1.不考慮扣抵稅額與健保補充稅 2.假定該公司的股票股利為0
銀行與證卷投資之殖利率比較 (圖/ 股魚)
圖為銀行與證券投資的殖利率比較。(圖/ 股魚)

若我們將銀行與證券投資兩者的殖利率,分配後行為放在一起看:

可看出證券投資在取得殖利率的同時,其持有個股股價也連帶扣除相對的價值。也就是說賺到5%殖利率的同時,個股價位也扣除5%,簡單來講若是個股在除權息後沒有回到原本的價位,則當次的除權息對於投資人本身而言,並沒有多得到的意義。故在投資的過程中,不能向銀行存款一樣、只要關注殖利率高低來配置資金比例,更重要的是,該公司填權息的機率到底有多少?

而在證券市場中,股價是跟著企業經營著績效連動,要想要獲得良好的殖利率並填權息,那麼企業獲利體質優劣,是否具有連續性獲利與分配盈餘的條件就至關重要。

透過財務指標篩選高填權率個股

投資人對於現金股利要有一個觀念 :「只有真正獲利的公司,才有能力支付現金股利」。我們常會誤以為一間公司只要 EPS(每股盈餘)為正值便表示該公司有獲利表現,事實上這是一種財務觀念上的陷阱,公司可以透過會計手法來挪移營收與獲利時間點,甚至於透過假交易來虛增盈餘數字。

但不論怎麼透過財務操作的手法來美化帳面,唯獨企業「是否有能力發放現金盈餘給股東」這件事情是無法造假的。要發放現金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銀行帳戶要有存款才能發放給股東,這段過程無法造假。所以投資人只要記住一個原則:「發不出現金股利的公司不要碰」,這樣就可以避開大多數的問題企業。

股息發放能力與股價的連動關係

以某上市公司為例,觀察其股價與現金股利的發放關係。可看出在2007年時該公司有能力支付現金股利時股價一度來到80元的高峰,但隨著獲利能力衰退現金股利再也無法支付,股價便快速的滑落到20元以下的價位。

股息與股價之關係 (圖/ 股魚)
(圖/ 股魚)

市場會有這樣的結果也不令人意外,投資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取得盈餘分配的權利,公司盈餘分配的數字越高、投資人便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來取得股權,進而推升股票價位。若企業失去獲利能力,則企業除了題材投機外再也沒有吸引資金的理由,股價自然隨之修正。從這個角度來看,若能透過財務指標來找出具有連續性獲利與盈餘分配能力的企業,自然能大幅度的提高填權息的機率。

透過Cash指標選股

要評估填權機率的高低就必須從現金支付與本業經營能力的角度來切入,我們將其整理為Cash 指標,其用來評估的指標分成五個面向,各自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cash指標選股 (圖/ 股魚)
Cash指標的五大面向提供選股參考。(圖/ 股魚)

其中現金殖利率是必須要額外說明的一點,從存款的角度來看殖利率越高對於投資人越有利,但在證券投資的世界裡,殖利率越高則表示買進的當下該公司的股價低落,而股價與經營績效有連帶關係,這也就是說若殖利率高於一般市場水準,通常表示該企業的獲利正在衰退當中,才有會高於市場基準的高殖利率。

我們不要忘記了,所謂的股利是將去年賺到的盈餘拿到今年來分配,去年獲利良好使得盈餘分配數字高,但今年獲利展望不佳使得股價下跌,高盈餘分配數字加上低的股價才會有超高殖利率的發生。在殖利率的要求上,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即可,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當然每檔個股所經營的產業與風險面向都不盡相同,投資人可以自行利用Cash指標篩選後,再依據其產業與自身熟悉的程度來選擇合適的個股。

最後雖然是老話一句仍還是提醒投資人:「要投資在自己有興趣的產業上,少碰不瞭解的東西」這樣在投資的路上才能穩健長久。

作者為投資理財作家,著有ETF大贏家:股魚教你紅綠燈超簡單投資術等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股魚-不看盤投資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