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杰觀點:能源政策的政治面,以輻射風險為例

2019-12-25 05:20

? 人氣

2011年3月16日,當時福島第一核電廠三號機正在冒出陣陣白煙。(美聯社)
2011年3月16日,當時福島第一核電廠三號機正在冒出陣陣白煙。(美聯社)

而法律責任的模糊性,其實又時常是政治妥協的結果。以人體輻射吸收標準為例,一般所說的,公眾標準每人每年有效劑量上限為1毫西弗,其實是「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所謂的「計畫暴露情境」,也就是公眾在法律規範下的環境所得到的劑量,例如核電廠周遭的居民,或是拜訪醫院的訪客,但是不包括醫療行為、輻射職業工作者以及核子意外事故。因此,嚴格說來,我國中央政府自2018年起,把過去數十年來輻射屋居民救濟(免費健康檢查)標準比照為1毫西弗(原救濟標準為5毫西弗,至於當年政府收購標準為該戶達年劑量15毫西弗,以市價七折收購),實為定義上的模糊地帶。但由於台灣輻射屋乃世界上已知唯一的特殊案例,又因法律責任不明,不被政府比照國賠處理,採用1毫西弗標準也只能視為實務上的妥協。另輻射屋也不符合危樓之定義,政府無法介入拆除,而不論高劑量或低劑量輻射屋,也難以比照核災區,另行安置居民,因此導致過去許多輻射屋居民不得不長期居住在輻射超標的環境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在ICRP所謂的「既存暴露情境」,包括核子意外、天然輻射等等的總和,則是提供參考值範圍,公眾每人有效劑量為每年1-20毫西弗。其實也已經不打自招,在核災的狀況之下,根本不可能採用固定的標準,而必須考慮救災、防護與撤離的財務與人力成本,而不得不做出政治上的妥協與犧牲(誰?)。當然,不論平時或災後,在各類輻安標準制定過程當中,民眾是否有得到充分正確的資訊以及管道進行公眾辯論,則有賴於政府與相關人士能否開誠布公提出論證,而非作為選舉炒作題材。不過,ICRP也已經明確指出,游離輻射沒有所謂的最低安全值,累積吸收越多輻射,致癌率越高,殆無疑義。而如果社會上對於既存的核廢料處置之審議、未來權責劃分、參與管道、法規制定、實質成本估算都難以達成共識之下,擁核政黨輕易單方面宣稱核能是挽救經濟、挽救環境的萬靈丹,未免離事實甚遠。

總結

核能的整個生命週期,實乃充滿高度的政治性、複雜性、不利民眾參與、成本高昂、難以善後的意外風險等等根本性問題。我國擁核政黨習於以科學包裝,將核能問題視為純科學技術問題,對相關政治議題、管理機制、倫理、健康人權等問題視而不見,恐不利於理性溝通能源政策。當然,各種能源的使用也都勢必涉及四大面向的政治問題。在此假新聞猖獗的時代,各政黨、各媒體宜誠實面對能源政策的各種政治爭議,並勇於提供、轉譯真實資訊讓各方公開檢驗,方為推動民主參與能源政策、輻安政策之正途。

延伸閱讀:趙家緯、顏東白〈核能列為綠色轉型?莫讓核能爭議窄化歐盟綠色政綱〉

2019年輻射安全演講與展覽。(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提供)
2019年輻射安全演講與展覽。(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提供)

2019年輻射安全演講與展覽

現場展出核安、輻安相關內容與輻射屋事件歷史回顧。

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地下一樓(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時間:2019年12/21-12/29  9:00-17:00

低劑量輻射屋居民尚未接受原能會辦理之免費體檢者,可聯繫輻安會協助安排

*作者為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 秘書長,美國德拉瓦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中心 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