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能守住國家立場的是韓國瑜?還是蔡英文?

2019-12-23 07:20

? 人氣

總統大選大打統獨口水戰,既無聊又不負責任。圖為蔡英文 (蔡親傑攝)+韓國瑜(盧逸峰攝)+宋楚瑜(簡必丞攝)

總統大選大打統獨口水戰,既無聊又不負責任。圖為蔡英文 (蔡親傑攝)+韓國瑜(盧逸峰攝)+宋楚瑜(簡必丞攝)

自有選舉,統獨就是不可避免的議題,二0二0大選當然不例外,特別是遠一點有全球圍堵中國,近一點有香港反送中;然而,歷三十多年的統獨選戰口水,政客依舊熱衷,中間選民則泰半無感。原因很簡單,不論藍綠對兩岸未來的終極想像是統是獨,都不可能在未來四年任期內實現,換言之,把國家定位做為政見,是不具可行性、甚至是不負責任之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家基本立場」在憲法,不在總統

拚連任的蔡英文總統批評她的對手韓國瑜「沒有守住國家基本立場決心」,鴨霸又誅心,即使蔡英文是國家元首,「國家基本立場」也不是總統一人獨斷,當蔡英文以此質疑韓國瑜和國民黨時,第一個問題就是她口中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不談中華民國憲法依舊在,就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開宗明義「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就是在這個基礎下才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同樣規範「統一前」的人民往來與衍生之法律事項;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國家基本立場不根據憲法,却根據總統一人好惡,豈不荒唐?根據憲法(增修條文),韓國瑜和國民黨當然更穩守國家基本之場,拿「這個國家」朗朗上口並批評對手的蔡英文,事實上,在第一任選舉時的承諾,就是恪守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值得追問的是:這個立場,蔡英文準備改變了嗎?

蔡英文提醒韓國瑜「四個認知要特別注意」,第一,中國崛起改變世界秩序,很民主國家充滿戒心,這是事實,而且圍堵中國的趨勢,三、五年都未必能緩和,但中國崛起尚未能改變台海現狀,不論是國民黨執政或民進黨執政,交流的鬆或緊,兩岸仍維持「分治現狀」,可預見的未來,這個「分治」的現狀不能改不必改也改變不了,因為兩岸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體制差距依舊巨大,這個認知即使簽訂了二十幾個兩岸協議的前總統馬英九都堅守不退。

20191218-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18日出席第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簡必丞攝)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電視政見發表會,批評韓國瑜不能守住國家基本立場。(簡必丞攝)

蔣經國不要的香港一國兩制,從來不是台灣的選項

第二,中國利用九二共識「掏空中華民國」,「一中愈來愈大」或許是事實,國際間認定的「一中原則」,不會因為九二共識是否存在而消失,「各表愈來愈小」的問題,癥結可能更在執政者「不表」,連中華民國都說不出口。

第三,不能用主權交換經濟利益或外交空間,蔡政府簽不了任何協議,不論對中國或區域經貿組織,馬政府簽了二十幾個協議,不論是經濟性或非經濟性,沒有一個出賣了主權;蔡政府却斷交七國,馬政府的上百國的免簽待遇,落到蔡政府手中,却玩出赴泰簽證還要財力證明的鬧劇,連國家體面都失,談什麼國家基本立場?

第四,要警覺中國全面滲透,所以「國安五法」不夠,還要「反滲透法」,說來諷刺,台灣解開刑法一百條的枷鎖不過二十七年,一個法就回到解嚴前,因民主而自信的台灣萎縮了,蔡英文口中的「許多共諜案」還看不出眉目,倒是批評蔡英文或蔡政府的人,被檢調警察約談者不在少數。可嘆的是,蔡英文指控韓國瑜年初訪港澳進中聯辦,「有利於一國兩制氛圍」,既無視韓國瑜以”over my dead body”強調絕不支持一國兩制,也無視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也在上半年進了中聯辦,更無視駐日代表長廷當年訪港,中聯辦也出面接待,她即使沒製造假訊息,却是不折不扣扭曲訊息以逞打擊對手的目的。

20191222-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22日陪同立委參選人孫大千參拜霞海城隍廟。(盧逸峰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即使訪港進了中聯辦,但強調絕對不接受一國兩制。(盧逸峰攝)

陳水扁架構協議在和平,馬英九和平協議在公投

蔡英文的搭檔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電視政見會,花更大比例談「守護民主」,談民主比談統獨更實際,但賴清德指「國民黨仍希望用和平協議解決問題,這會犧牲台灣民主」,引發「和平協議」最早是陳水扁提出的爭議。

「和平協議」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在兩岸開放交流之初,從邦聯、聯邦、一中屋頂到和平協議,不一而足,也才會有「國統綱領」的產生,比較明確闡述「和平協議」的兩位前總統,一是陳水扁,二是馬英九。

陳水扁在二00四年的說法是「參照中東國家和朝鮮半島等歷史著名的和平架構協議模式,由兩岸簽署『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議』,依循『一個原則、四大議題』進行正式談判。」一個原則是和平,四大議題是建立機制、對等互惠、建構政治關係和防止軍事衝突。

馬英九在二0一一年的說法是:推動簽訂和平協議沒有時間表,前提是「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推動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未過,就不會推動」

20191219-前總統馬英九19日出席內科之夜歲末聯歡晚會。(盧逸峰攝)
前總統馬英九任內曾提出「推動和平協議」,但前提必須公投通過。(盧逸峰攝)

不統一的統一,不獨立的台獨,把選民當白痴

扁、馬的說法有什麼差異?陳水扁否認他提「和平協議」,強調他提的是「架構協議」,不論是「架構協議」還是「和平協議」,「和平」是核心,但陳水扁做不到,而馬英九任內基本就是照著這個「架構」推動兩岸交流,包括領導人授權的協商機制,兩岸兩會熱線建立,互設辦事處端上議程,却功敗垂成,外交小有空間,軍事則是默契下無衝突,沒有超過一丁點陳水扁的主張。

即使如此,照馬英九對「推動和平協議」的論述,就像國統綱領是「不統一綱領」,因為協商統一的前提是民主、自由、均富,中國一日不民主,兩岸統一協商就沒有可能;馬英九的和平協議沒有時間表,還要交付人民公投,只要台灣民意未達,就談不上簽署協議。

由是觀之,國民黨談和平協議沒有太大意義,因為中國民主未達的此刻顯然還不是時候;那麼民進黨以此批評國民黨,又有何意義?以空包彈打空包彈,除了無聊,真找不出其他形容詞。就像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台獨」也很無聊,民進黨的主張是台獨也要交付公投,遑論所謂「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轉換為白話文就是「不會宣告台獨的台獨工作者」,或用陳水扁總統任內的語言,「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藍綠一線之隔,不統一的統一,和不獨立的台獨,做為兩岸未來的發想和討論足矣,做為總統大選「政見」,那就是荒謬,何況,民進黨還沒收了公投,此時此刻再吵統獨,只能說政客自己神經病,却把選民當白痴。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